记者特地请来冯国栋教授,带我们一起认识下各种不同的古书装帧方式。
壹 卷轴装
卷轴装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一种装订纸质材料的方式。卷轴主要由卷、轴、褾、带、签五个部分组成。将印页按规格裱接后,把卷子两端粘接于圆木或其他棒材轴上,卷成束,便完成了卷轴装。
贰 龙鳞装
龙鳞装是介于卷轴和册叶之间的书籍装帧。相比于卷轴装,龙鳞装的设计更方便翻阅。
以一张比书叶略宽的长条纸作底,首叶单面书写,全幅裱于底纸右端,其余书叶均双面书写,以每叶右边无字空条处,逐叶向左鳞次相错地粘裱在首叶末尾的底纸上。看去错落相积,宛若龙鳞。珍藏时从首向尾卷起,外表仍是卷轴的形式,打开翻阅时,除首叶全裱于底纸上不能翻动外,其余均能跟阅览现代书籍一样,逐叶翻转。
叁 梵夹装
梵夹装本为印度、南亚的装帧方式。印度、南亚人将经文写刻于贝多罗树叶上,贝多罗树叶经过煮和刮,每片树叶上可以出两条书页,经过工艺晾干后便可以使用工具在其上刻字。之后采用某种工具沾上颜色,在叶片上来回擦拭,刻画过的地方就会显出字的痕迹。将此类书页摞好,在首尾各配上一块与处理后的贝多罗树叶大小相同的竹片或木板,在夹板的中段打两个圆洞,绳索穿入,结扣即可。
肆 经折装
经折装又称为“折子装”、“折装”,它是将长卷反复折叠,成为折子。它由卷轴装演化发展而成,相较于卷轴装书籍更加便于阅读。宋代以来,因佛家经典多用此式,故称经折装。
伍 蝴蝶装
蝴蝶装盛行于宋元时期,是印本书籍的早期装帧形式之一。因其版心在内,翻阅时左右书叶如同蝶翅般展开而得名。蝴蝶装不用线钉,而是采用糨糊粘其背部,外面加之坚硬护面。与线装版心向上不同,蝴蝶装的版心向里。
陆 包背装
将印页对折,版心向外,用纸捻在书脑部分装订成册,并以书皮包裹书背。元明时书籍装帧多用此式。
钱基博《版本通义》:明则盛行包背装,始由糊粘而改线装,版心向外,而以线缉单口,用厚纸或绫绢等包之,以灭针线之迹,如今之和装然。世所传之《永乐大典》残本及清纂《四库全书》,咸用黄绫包裱者是也。
柒 线装
线装是明中叶以后中国古书最常见的装帧形式。它和包背装的折页方式一样,书背外露,钉眼穿线,装订成册,即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