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而进:思政课教师变“网红”?思政社团最火爆?
“你信仰共产主义吗?对这个问题,大家可能有各式各样的回答。但如果我问,你想发财吗?恐怕大家的回答会空前一致。”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说:“其实,追求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的题中之意。但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绝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而是立志为人类福利而劳动。只要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我们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努力地去做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我们就是在为共产主义奋斗!共产主义并不虚无缥缈,它就在我们身边。”
“什么都不说了,只有一个字———‘赞’!”一名修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学生这样评价王向明的课。事实上,这也代表了大多数同学们的心声。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黄子翊眼中,王老师的课成为“畅销款”很自然。“他不回避同学们对理论的质疑和提出的问题,态度真诚;并且,他用事实和案例说话,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从不刻板说教。”
“教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学生从‘60后’变成了‘90后’,教学方法也必须不断更新。”为了保持与学生们在“同一频道”对话,在繁重的教学、备课任务之余,他“心里随时绷着一根弦儿”,注意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于是,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听到用唯物史观分析《人民的名义》剧情走向,“舌尖体”的举例论证,还可以参加“毛泽东诗词朗诵和演唱会”环节。“无论是什么元素,只要对教学有益,我就把它加入课堂中。”他说。
思政课“网红”教师无独有偶。徐川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名80后思政课老师,去年“五一”期间,他的一篇名为《答学生问: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文章被青年学生刷屏,成了网红。他在南航开设的思政课一改过去单调、灌输的刻板印象,深受学生喜爱。“上党课就像给学生做美食,如果希望学生能够大快朵颐地享用,不但要用料讲究,食材上乘,最好送餐方式也别出心裁。”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午餐会。
思政课也能变得“日常化”,课上课下不再泾渭分明。比如,老师们与十几位学生同坐一桌,一边吃午饭,一边聊学业和人生,这是发生在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午餐会”上的一幕。“每位教职工都是学生的‘引航者’”,院长王本朝介绍,午餐会就是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关心和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鼓励每位教职工都主动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大学应该怎样合理规划呢?感觉自己每天都在不停忙又好像一无所获。”一位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王本朝教授告诉大家:首先要充分认识自我,在此基础上树立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并不断总结反思,一步一个脚印、勤奋拼搏、积极钻研,努力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才能最后完成自己的大目标。有同学抱怨自己阅读量太少时,王本朝笑着分享了自己大学期间在图书馆长期阅读、查阅资料的美好往事,鼓励大家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能与老师们共进午餐,并积极帮助我们排忧解难,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让物质食粮转化为精神食粮,这样的活动可以一直有。”午餐会结束时,同学们还感觉意犹未尽。
不但老师们这么“拼”,学生们也“撸起袖子加油干”。社团活动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最乐于参加,也是影响最大的活动,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绝不能忽略高校社团建设。在内蒙古大学,最火爆的社团是“内蒙古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简称“特研会”)和“内蒙古大学党史国情研究会”(简称“党研会”)。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德育育人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社团活动中,与这两个在学校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理论学习研究社团实现对接,学院选派4名教师担任这两个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有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今年6月12日,“特研会”开展了“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活动,这次诵读的经典著作是《共产党宣言》。“特研会”负责人,公共管理学院大二学生潘雪兮和会员们为了这个次活动准备了好几个月。“以前我们不会主动翻开《共产党宣言》的,觉得翻开了也看不懂。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参加活动的同学讨论,不仅翻开了《共产党宣言》,更读懂了这本书。”潘雪兮告诉记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