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不少学生承认,他们购买的教材有不少是“浪费”。“好多教材买了没用过,还不如看老师的课件。”某高校对60名学生的调查也显示,被访学生中75%的人说“购买的教材基本没怎么使用过”。
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杜敏说,这学期所选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任课老师把自己编写的教材带到教室销售。虽然老师没有强制购买,但为了考试,大部分同学还是掏了钱。但没想到老师上课仍然是以PPT为主,“400页的教材大约只用了100页”。
教材的更新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
针对目前高校周边复印店盗版情况的普遍,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盗版复印经营活动,严重侵犯了作者及出版单位的合法权益,且部分复印店未经工商、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审批,属非法经营,且多数复印店对复印内容并不进行核验,存在文化安全隐患。
为此,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会同教育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联合下发了通知,对全国40个城市高校及其周边复印店进行专项治理,其中一项整治内容就是“利用电脑或云盘中的教材电子文档进行盗版复印活动,整治网上开展盗印、复印教材业务的网站”,对“复印店电脑中存储大批量教材PDF文档情况进行调查并纳入案件查办”。
“复印治理已经成为出版维权工作的主战场。”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事务与版权管理部的相关人员说,他们在多个省会城市调查后发现,“正版书每页成本1角钱左右,而盗版书却只需3分钱”。出版社每年因教材盗版导致的经济损失大约3亿至4亿元。
广东卓信律师事务所柯立坤律师认为,商家批量并以挣取报酬的方式复印教材已经明显超过了《著作权法》规定的为个人研究、学习合理使用的范畴,是严重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学生复印教材,轻则可能被追究民事侵权责任,重则涉及侵犯著作权罪”。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电商及资源分享平台,相关部门也开始对线上的盗版书籍、非法的PDF版书籍重拳出击。
“复印店侵权行为是治理的盲点,作为出版社没有时间,更没有人力到各地调查清楚每一个高校复印店是否存在图书侵权行为。”不少出版社的法律维权部门表示,目前的打击盗版侵权工作,多数还是通过举报的方式。
“从书商到出版社,多环节切割利润,从而造成图书整体价格偏高。”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李春光建议,教材市场庞大,少一些流通环节,把一部分利润还给学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一部门负责人认为,“盗版教材的猖獗,一定程度上倒逼了出版社转型升级”。目前高教社正在着手尝试探索适应新的业态,通过增加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量,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从而客观上改善复印、盗版教材的乱象。
“盗版会让民族创新变为一片沙漠,长此以往,作者和出版单位都会失去知识更新的动力。”他说。(本文受采访学生均为化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