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老师们就可以“不操心”教学的事,安心做科研、评职称。
“但是如果老师都是这样,学生的素质怎么保证?高校教师不关心教学,这一代又一代支撑国家发展的人才如何培养?”石琪感到十分焦虑。
即使如此,不少学生仍然“懒得学”。石琪表示,她的课程从一开始的“闭卷+划重点”变成了“半开卷”。“但是就算你划了重点,开卷了,他们也答不好。有同学说,我给他们划的重点里面有英文材料,就懒得看了。”
然而,面对这些网络舆论,不少教师难以对此进行“反击”。一方面,网络言论多为匿名,即使已经上升到诽谤的程度,老师们由于精力有限、取证困难,难以真正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办法;另一方面,就算可以深究,老师们对于网络攻击也不愿运用司法等程序,因为这可能会“毁掉学生的未来”。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老师均为化名)
---------------------------------------------
面对在网络语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不少年轻教师感到手足无措。这位海归“青椒”认为,是她的学生让自己认识到社会的“水这么深”,苦恼怎么才能当个好老师。这个问题您怎么看?作为教师,处理师生关系您有何高招?作为当代大学生,你又对此有什么看法?(记者 叶雨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