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奇怪的是,“要分”现在可不是差生的专利,而是整个学生群体的行为。“关键是,他们会觉得别人去要分了,自己不去就会落后,所以一出分就都去磨老师。”任老师说。
任老师表示,“差生可能有一个‘合格’就可以了,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会来‘要分’。他们会罗列出各种理由,保研、出国、申请奖学金、评优,好像你不给他提分上去你就是跟他的人生过不去。”
学生的“不安分”还表现在,学生比老师还要“世俗”,老师反而被学生“社会化”。
一位985高校老师说:“现在学生发红包很普遍。”这位老师表示,自己曾经收到过一个班长的红包。“他各方面都很积极,就是学习差一点,所以可能就想用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成绩吧,每次考试后就给我发微信,我觉得真是挺恐怖的。”
此外,“老板”这一称呼在导师与学生之间流行多年,师生关系之间仅靠利益维系的现象越来越多。北京某知名研究机构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他遇到叫自己“老板”的学生,表面对老师十分尊敬,但是一检查研究成果却发现,很多内容都是应付了事,对于导师平常安排的工作也是能拖就拖,能躲就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