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放大镜下,脆弱的师生关系如何维系
在社交网络的普及下,高校教师成为被网络评价“绑架”的一群人。
当高校出现学生延毕、退学、患病甚至自杀等极端案件时,不少相关的“爆料文章”总会充斥朋友圈,愤怒地列举着导师的种种不当行为,仿佛老师们都有自己的“阴谋”,而当有关部门介入后,那些耸人听闻的故事也无法“坐实”。即便如此,那些案件背后的故事则像“野史”一样在学校间流传。
事实上,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夹杂了更多噪音,“好老师”的标准也早已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为师之道,太多的口水仗最终都只剩下一个“无解”的结局。
记者观察到,在各种评师网站、考研网站中,学生们都可以搜索到关于某一位老师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除了老师的学术成绩,还包括选课是否“好过”,是否为难研究生,是否好说话等。
一所985高校的教师石琪告诉记者,如果考试后给同学打分低,网络的“好评率”就会下降,网络口碑降下来了,选课人数就受到很大冲击,报考的研究生人数也随之降低,而这种“差评”还会在一届又一届学生中“口口相传”。
石琪表示,如今高校里很多教师为了迎合学生,降低自己课程的要求,不要求出勤率,甚至保证“没有人挂科”,换来的结果是学生评教的高分数,网络上的“好评”,以及每学期爆满的选课安排,最终还会得到“优秀教师”等奖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