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根本还在于上网的门槛越来越低,以及网络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度与日俱增。
试想,在需要拨号上网的年代,很多成年人面对复杂的计算机使用程序,可能都不知怎么操作,更何况小孩子呢?但在今天,上网已经从复杂思维过程转变为“触感时代”,面前有一个联网的iPad,任何人都能随意触碰,网络软件也会立刻“反馈”相关信息。很多小孩就是在这种简单的“反馈”里获取了上网的技能。
教育学上早有研究,孩童的学习基本都是依靠模仿来完成的。小孩会玩微信和网购,要么是对父母行为的模仿,要么是根据网络“反馈”信息的指导来模仿,还有就是铺天盖地的影视剧、广告乃至新闻里大量与网络聊天、购物、游戏有关的内容,都会让小孩过早地“开蒙”。
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谁也无法逃避它,也没有必要拒斥它。我们能做的,就是承认这种现象的客观合理性,并且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使用网络。“双刃剑”的道理人所共知,此处不必赘述,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网络对低龄儿童的正面影响。
首先就在于家长要有明确的管理意识。同样是上网,早教、学知识固然很好,但如果只是任由孩子在网上消磨时间就不好了。
另一方面,对孩子在网上玩游戏也不必大惊小怪,孩子天性爱玩,只是要引导孩子去玩益智开发类游戏,不要让其沉迷于一些暴力类游戏,毕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和性格是很重要的。
目前,外界对网络低龄化用户的科学管理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他们专设的“绿色网络”渠道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落实。想必,随着“3岁玩微信,7岁会网购”之类现象的愈加普遍,人们对低龄化网民可能存在的问题会有更多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