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宁在电脑上整理苏州话拼音教材。扬子晚报网 图
发力于行动
业余时间全扑在苏州话研究上,线上线下保护传承母语
2012年初,胡舒宁大学毕业回到苏州从事西班牙语培训工作,只要有空余时间,都扑在了研究苏州方言上。其间,她结识了一批同样热爱苏州话的小伙伴。怀着对乡音深厚的感情,当年12月,她参与了制作《吴语说苏州》的苏州话字幕组。后来,胡舒宁又为《姑苏小食客》视频做了字幕,这是根据苏州童谣改编的视频,串联了蟹壳黄、老虎爪子、千层饼、葱油花卷、茶叶蛋、糖芋艿等一批苏州特色小吃,视频播放量达到近10万次,“听哭了多少远离家乡的苏州人。”
2014年12月,苏州市语委组织第二届苏州话辅导师培训,胡舒宁经过考核获得了苏州话辅导师资格证书。如今,“苏白学堂”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团队成员已增加到十多人,胡舒宁告诉记者,其中不少是在校大学生,1998年出生的叶嘉剑还不到20岁,不仅能说一口地道的苏州话,还会做老苏州传统美食,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现在美食专栏‘灶下间’就是他在负责更新推送。”
除了在线上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线下胡舒宁和她的团队会走进社区、学校、书店,开展苏州话公益讲座,推广苏州方言和吴文化。
“方言靠的是口口相传,但在流传过程中,多数年轻人的发音已不太标准,比如现在不少人说苏州话的时候‘尖团不分’”,胡舒宁表示,改革开放以后,苏州经济迅猛发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蜂拥来到苏州工作,生活。普通话对苏州话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苏州本地的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已不会或不太会说苏州话,说出来也让老辈感到像外地人说的那样生硬。“比如,现在很多人用‘小娘鱼’来称呼苏州小姑娘,其实是误读,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小娘儿’,”胡舒宁表示,此外,很多常用字的苏州话读音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词汇大量流失,苏州话已经到了需要保护、拯救的地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