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书在上数学课。韩贤普摄
斩荆棘、搭藤索,他用双手开出上学路
“1981年包产到户,不记工分了,公社又帮我转成了民办代课教师,比种地收入高。”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他的工资已没法维持家里四个孩子的开支,杨绍书也曾在暑假跑到广西去挖煤。
“你问我当时有没有动摇,说没有是假的,但总是忘不掉彭书记那晚的背影,开学时间一到还是赶了回来。”彭正祥已于1985年病逝,杨绍书摇摇头,“如果彭书记知道我不干了,不知道怎么看我。”这就是杨绍书所讲的“第二次想着主动留下来”。
1995年,杨绍书的教学点合并到了如今的华山小学,他也成了华山小学的一名民办代课教师。学校的办学条件变好了,可怎么上学却难住了杨绍书和他的10多名孩子。华山小学距离华岗三组有4公里左右,有且只有一条“毛狗小道”,深藏在大山之中,荆棘密布、杂草丛生。这样的上学路,别说年幼的孩子们,就连大人们走起来也艰难。
杨绍书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带着镰刀、锄头,斩荆棘、刨石梯、搭藤索,硬生生用双手给孩子们开出了一条小道。这些年来,每隔一两个月,他都要带上工具对这条小路进行清理,方便孩子们上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绍书带着苗寨里的孩子们出山、进山,22年来走过的路程大致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天雨路滑,他就把走不动的孩子背在背上;有的孩子饿了,他随身携带着干粮。正因为有了杨绍书的坚持,从1977年开始,华岗三组的适龄儿童没有一个在小学阶段失学、辍学。
“华山小学可以没有校长,但不能没有杨绍书。”华山小学校长王毅说,学校现在53名学生中有22个是苗族孩子,而6位老师中只有杨绍书一人通晓苗语。“苗族孩子从学前班到一、二年级,都需要在杨老师的辅导下进行语言的转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