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北京理工大学举行了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校长胡海岩院士致辞,他叮嘱毕业生,虽然身处一个浮躁的逐利时代,但不要过多的盘算计较;将北理工的优秀品格融入灵魂,照着“北理工的模样”工作和生活,去追寻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
演讲全文如下: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我们共同庆祝2017届研究生完成学业,走上新的人生旅途。值此机会,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同学们致以热烈祝贺!与此同时,让我们共同感谢为你们成长而辛勤付出的研究生导师和教职员工!
弹指一挥间,同学们在北理工完成了研究生学业,这期间既有挫折的烦恼,更有进步的喜悦。如果问大家对北理工留下了哪些记忆,我想除了高山仰止的导师、志同道合的同学、纷繁浩瀚的书海、学术研究的磨练,也许还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它们将共同构筑起同学们心中的北理工心灵家园。
今天,你们就要结束求学生涯、告别校园了。不管大家如何看待这座校园,或是认为她生机勃勃,或是认为她沉静自然,又或是认为她沉闷刻板,她就在那里,她已经在你我身上刻下烙印,她已经成为了你我共同的北理工。错落在这座校园当中的建筑、草木、湖光、雕刻、塑像、书画,深藏着许多这座学府的厚重底蕴。在临别之际,我想列举一二,请同学们在心中珍藏,在今后的岁月中常思常念。
一、以仰邈前贤为师,树立远大理想
在中关村校区中心花园的一角,锦绣花团和苍劲松柏共同簇拥着我们敬爱的徐特立院长的铜像。1986年,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李鹏等同志亲自为这座铜像揭幕,将徐老的光辉精神永远镌刻在他为之倾心的北理工校园中。
徐老是伟大的革命家、教育家,德高望重、深受爱戴。徐老生逢满清末年,年少时亲眼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自己决定改名为“特立”,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人如其名,徐老的一生的确富有传奇色彩,饱含理想主义,充满对民族复兴之路的苦苦探索。而立之年,他立下教育救国的宏愿,在社会动荡之际创办学校,传道授业;不惑之年,他已是颇具声望的教育家,却决定与周恩来等青年学子共赴法国勤工俭学,去寻找救国之路;知天命之年,他不惧白色恐怖,毅然加入共产党,加入革命的洪流;近花甲之年,他作为长征队伍中最年长的战士,胜利抵达延安,并在那里创办了我校的前身——自然科学院。
回顾北理工的成长,始终离不开徐老教育思想和革命精神的熏陶。从为抗日救亡而生,到辗转华北,砥砺耕耘,薪火相传,矢志国防,学校见证了共和国的岁月蹉跎、沧海巨变。正是在徐特立等老前辈崇高理想的感召下,学校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己任。延安根、军工魂,是融入每一位北理工学子的血脉基因,“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以及徐老倡导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共同形成了北理工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让这里成为闪耀灵感和创新探索的栖息之地,走出了一批又一批恪守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卓然独立、为国铸剑的红色国防工程师。
同学们,当民族复兴吹响和平崛起的时代号角,希望你们不忘初心,坚定前行;用崇高理想标定奋进的航向,以科学之精神,精工之情怀,铸就和平时代的强国梦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