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朴实无华为训,锤炼高尚品行
在良乡校区理科实验楼中,悬挂着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物理学院院长葛墨林先生的一幅墨宝,上面写着“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葛先生于2013年写就这幅字,意在与物理学院师生共勉其做人、治学之道。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这八个字出自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表达了作者追求以平淡为美的艺术风格,真可谓“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在许多经典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并没有华丽辞藻、五颜六色,却让我们能从质朴简洁、清雅淡古的描绘中感受到内在品质。在学术研究中,很多现象虽然看起来错综复杂,但其背后隐藏的客观规律往往是简单的,处处体现着和谐、简洁、整齐、对称之美,给人以芙蓉出水般的美感,而非错彩镂金的繁复之感。葛先生将这句话送给理工科的师生,更让它多了几分耐人寻味的深意。
葛墨林先生一直都将“宁拙毋巧,宁朴毋华”作为他在科研工作和为人处世中的格言。葛先生曾在一次报告中谈到,耕耘没有捷径,“笨办法”往往是最可靠的,勤奋不能决定成功,却是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品格。杨振宁先生也曾将这句话赠予青年学子,借此批评近些年某些人的投机取巧之风,提醒青年人养成尊重别人成果、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习惯,并将这种习惯渗入到生活中。北理工毕业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务实肯干的作风在学术界、工业界有口皆碑,他们和母校一起,用实实在在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宁拙毋巧,宁朴毋华”,书写着北理工的骄傲和荣光,并将由你们接续传递下去。
同学们,虽然身处一个浮躁的逐利时代,但希望你们不要过多的盘算计较;将北理工的优秀品格融入灵魂,照着“北理工的模样”工作和生活,去追寻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
三、以创新锐气为帆,助力人生远航
在中关村校区图书馆的西南侧,矗立着一座2010年学校70周年校庆之际落成的青年钱学森塑像。这座塑像意在弘扬以钱老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不畏艰险、永攀高峰的科学探索精神,感恩钱老生前对北理工的关怀与提携。
钱学森先生是大家熟知的人民科学家、战略科学家,是高扬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面科技旗帜,是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开拓者。钱老与北理工有着不解之缘,学校能有如今扎实的办学基础,与钱老的指导和关怀密不可分。上世纪五十年代,钱老对我校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学生培养、科研工作给予了悉心指导。钱老曾在我校作过关于火箭导弹研究的学术报告,与学校领导及教师共同探讨科研方向,并促成国防科委决定在我校设立火箭固体燃料研究室等七个专职研究机构,使我校的尖端科研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1993年,钱老致信时任校长朱鹤孙教授,对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钱学森先生还与我校青年学子间有个故事,一度被传为佳话。1965年,我校研究生祁载康在阅读钱老与宋健先生合著的学术巨著《工程控制论》时,发现其中一个公式推导有误,于是他致函钱老。钱老收到信后进行了认真研究,证实的确有文字错误。他给祁载康回信,感谢他指出错误,并对他的学术见解和学习态度加以肯定,鼓励他努力学习,为我国国防尖端科技做出贡献。后来,钱老与祁载康的来往信件均刊登在国防部五院的学术刊物《学习与研究》上,成为当时学术大师指导和提携青年学者的典范。祁载康学有所成后毕生钻研飞行力学与控制,成为我校飞行器设计学科的带头人,没有辜负钱老当年的殷切期望。
同学们,青春无限好,奋斗正当时,希望你们在工作岗位上卯足干劲,增长才干;既要学习钱老的博学与情怀,还要保持如当年祁老师一样的昂扬锐气,主动作为,建功立业。
同学们,人有离合,月有圆缺。北理工的一切将成为你们脑海中的记忆。当你回忆起那尊先贤的铜像,请记得北理工人的崇高理想;当你回忆起那幅角落里的书法,请记得北理工人的朴实品行;当你回忆起那座挺拔的塑像,请记得北理工人的进取精神。母校将永远关心你们、帮助你们、祝福你们!
同学们,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母校将永远敞开怀抱,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希望你们永远铭记母校、关心母校、支持母校。谢谢大家!(记者 赵英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