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城乡、区域差异,如何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这是许多地方在教育深化改革时遇到的难题。对此,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的回答是以课改为突破口,通过“一校一教改”和“一校一课改”持续推进,帮助象山教育走出困境,朝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理念现代化发展。
局长蹲点,校长考核与课改成效挂钩
2011年前后,象山县学校硬件设施已经基本均衡,但城乡、区域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特别是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方式还很落后。
课堂教学如何转型?象山县教育局副局长奚际曹介绍,从2012年开始,象山县从区域层面推行“一校一教改”,倡导把办学的自主权还给学校,把教学的创新权还给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当时的课改可谓轰轰烈烈,力度猛、决心大。”象山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胡海峥介绍,县教育局8位领导班子成员分成8个小组,亲自带领由局科室负责人、教研员以及名优教师和名优校长组成的团队,到8个薄弱乡镇蹲点指导。
与此同时,落实财政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全县每年安排配套资金50万元,普高每年配套10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课改的推进。
为了保障课改有效实施,象山县推出强有力举措——校长评价、校长考核与学校考核、学校课改项目成效挂钩。
“校长评价有压力,也有动力,对于用心办学的校长来说,更多的是动力。”象山县丹城二中校长张爱萍说。
丹城二中于2011年提出课改,把目光聚焦到课堂,提出小班化教学。2013年,该校提炼了小班化“235”智慧课堂,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分层教学,改变评价方式,突出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体现过程性评价。
“智慧课堂让每个孩子都受到关注。”张爱萍告诉记者,课改以来,该校教育质量上升,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新生从每年200人左右增加到360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