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语文教材需要这样“吹毛求疵”吗?“教材不是美文的汇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一针见血,“教材选用课文,特别是小学语文课文,很多都是经过修改的,对选文做少量必要的改动,并非显示编者‘高明’,主要是为了适应教学需要。”
记者调查发现,选编进入语文教材的文章,改动很常见:有的是便于学生学习,将生字、生词融汇其中;有的是受篇幅所限,对原文进行缩写;有的是儿童接受需要,如删节文言文《口技》中不适宜内容等。
如果一篇课文各方面俱佳,无论是文学性、思想性还是出于教学的工具性,那么,就因为其有“不实内容”,一定要受到全盘否定吗?
不然。“小故事属于文学作品,即使有一定的想象和虚构,也是可以容许的。”温儒敏介绍,即使是争议很大的《爱迪生救妈妈》,也并非“杜撰”,“1940年美国拍摄的电影里,就有一段爱迪生救妈妈的情节,小学语文的这篇课文就是根据这些材料编写的。”
但是,另一面的声音也不小。有人指出,如果是寓言童话,虚构夸张无可厚非,如果有着真人真名、时间地点,再去虚构,难道不误导学生吗?如果孩子发现一件事的基本情节不靠谱,那么附着在此事上的道德观念,会不会也被怀疑呢?
令人欣慰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日前发表声明,表示“明年后,人教版所有旧版教材将全部更换为新版教材,新版教材没有选用《爱迪生救妈妈》等有争议的文章”。“在编写新教材过程中,编写组对选文广泛听取意见,分专题审查,涉及科技内容的选文,一律送有关领域科学家进行审查把关。”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