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丁雪梅认为,我国制造业相关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也存在问题。“我国制造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尤其与制造业相关的拔尖创新人才、领军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丁雪梅表示,国内高校对制造业发展需要的创新技术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聚焦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校企对接”“产学结合”不足,高校学科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脱节现象严重,高校重基础研究、轻工业应用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而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看来,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制造业的人才结构、素质与支撑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现实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孙星认为,“这与工业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密切相关,如创新不足、专注不深、诚信不够、实业精神弱化等。”
如何培养未来制造业的接班人
在制造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的背景下,教育体系如何对此进行调整,《指南》给出了一个全方位的“顶层设计”。
为健全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指南》对从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一直到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的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均提出了重点任务。
《指南》指出,中小学教育,强调要在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制造业基础知识、能力和观念的启蒙和培养,开展质量意识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重点培育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大力培养技术技能紧缺人才。
对于大学教育阶段,《指南》强调,本科教育,重点推进探索应用技术型发展模式,加强制造业相关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切实把制造业相关高等学校打造成“工程师的摇篮”;研究生教育,强调加强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促进在重大工程、项目实践中培养博士生,继续教育,强调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推动制造业企业职工培训全覆盖。
丁雪梅认为,目前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环境尚待进一步营造,急需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关键要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体制机制的约束,形成有利于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引导、激励和倒逼机制。
在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上,杨秋波则认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对焦需求、聚焦服务、变焦应用,还要坚持对标国际最佳实践,更加强调与现代工业文明和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工匠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