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的网络信号、一台65寸电视机、学生人手一台电脑、一套网络视频软件、愿意配合且有责任心的当地教师,这就是一间远程视频教室的雏形。
两年前,“支教中国2.0”开始运用远程视频的方式为贫困地区的边远儿童提供可持续的陪伴教育。截至2016年底,该平台共在全国搭建了18个远程教室,分别位于云南、河南、四川、甘肃、广西、广东、贵州等地;接收到逾400名志愿者报名,近一学期有98名志愿者通过培训并完成了一学期的授课;平均每周开展88节课时,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儿童心理、电脑、成长、美术、音乐、绘本、科学……
“搭建教室不难,可贵的是找到能够稳定上课的老师。”2月4日,该项目工作人员朱朱(化名)向澎湃新闻表示,教育类公益项目,尤其在教务方面是一项复杂的、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当前,大部分农村教育体系由于缺乏专业师资,语文和数学教师被迫成为全科教师。“因为英语课仍是考试科目,我们现在还是主推专业机构和体制内的老师,对于社会上的志愿者,更多安排教授丰富的素质类课程。”
据朱朱介绍,为期一个月的线上培训后,志愿者的录用比例约在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能坚持留下来的人不是那么多,一方面志愿者需要严格保证时间不能缺课,另一方面,线上教学中良好的互动是达成教学效果重要的能力。我们的出发点不是只为了给大家一个献爱心的平台,而是希望真正为当地解决日常上课缺老师的问题。”
朱朱表示,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远程支教仍然需要更多优秀、稳定的志愿者教师。她说,线上课程的互动性和助教老师的投入度是平台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平台也呼吁更多“新鲜血液”的参与。“不需要教学经验,只要有兴趣,能保证周一到周五白天有至少1小时的闲暇时间且一学期内‘不离岗’,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志愿者都可以来报名。”
甘肃高堡小学的学生在远程教室上计算机课。
志愿者:实现跨越空间的支教
摆脱传统支教模式,搭建线上视频教室。近年来,“互联网+支教”诞生出一种新型的远程支教平台。
其优势显而易见——依靠成熟的互联网技术,能够消除城市志愿者与偏远地区受助儿童之间的空间距离。网络远程支教使得更多志愿者不再因为工作和照顾家庭放弃支教,而是拥有了更大能力和更多可能参与其中。
“它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创造了跨区域教育的基本的条件。对于我们这些有心来从事公益事业的人来说,确实可以实现我们的理想。”钮蓓雯是上海电影传媒集团董事副总经理,也是一对双胞胎的母亲。然而,从2016年9月开始的这个学期,她成为了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安国乡油坊小学三、四年级的电脑老师。
“我可能(每周需要)抽出一个小时来上一节课,在家或者公司就能够线上操作。”平常生活与上课时间总会碰到临时的冲突,钮蓓雯说,既然答应了就应遵守承诺。“这需要一种契约精神。因为学生都是按课表正常上课,不可能过后再补,所以志愿老师应该尽可能留出空档。”
钮蓓雯向澎湃新闻介绍,山区的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可能鼠标、键盘都没摸过,但考虑到电脑是他们未来和世界连接必要的工具,原本学校也很缺电脑老师,她就从最基础开始教。每一次远程视频课都配有当地学校的老师现场助教。“尤其电脑课上,学生的屏幕是背对支教老师的,遇到接受比较慢的学生、打不开文件或者操作出现问题都更需要现场助教老师的及时帮助。”
40岁的黄海鹭作为资深志愿教师,接触线上远程支教比钮蓓雯还要早一年。2月7日,他对澎湃新闻表示,通过网络的远程支教比起传统的短期支教更能保持教学的长期性和系统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