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第一次吸是出于好奇
回忆起半年多来吸食“笑气”的经历,女孩林娜重复说道,“很可怕”。林娜自述,因为吸食过量笑气,她一度出现双腿“站不起来”和失禁的情况,为此,她中断留学,提前回国接受治疗。
北青报记者此前报道,日常生活中,“笑气”常被用来制作DIY蛋糕裱花、花式咖啡和分子美食。同时,在网上售卖的各类笑气气弹的包装盒上,明确标明它是淡奶油发泡的食品加工助剂,“不可直接食用”。
但是,在一些年轻群体中,大家心照不宣,使用笑气来制作“嗨气球”。
制作步骤简单,材料易得。吸食后短暂的快感,让不少年轻人为之痴迷,甚至有人将它视为聚会时“调动气氛”的物品。
北青报记者此前调查发现,在国内,线上销售笑气弹、教授制作“嗨气球”的商家,比比皆是。而林娜则告诉北青报记者,在美国西雅图,笑气弹的销售更加普遍,“在留学生群体里很流行”,而售卖的方式也更加直接,“一般烟店都有卖,很多人成箱成箱地买”。
和很多人一样,林娜第一次吸食笑气,是出于好奇。“我感觉我认识的留学生里,有一半人吸过笑气。我们管这叫做‘打气球’,当时很多人告诉我,说‘打气球’会让人比较舒服,还说它比抽烟喝酒的危害还要小。”
随后,林娜在自己住的公寓附近,买了四五盒笑气弹、奶油枪和一些气球。“第一次吸,我就用光了四五盒,每盒里面有24支,差不多有100多支。吸完之后,就感觉脑袋里在蹦迪一样。”这是林娜从未体验过的新鲜感,在此之后,“打气球”变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细节
曾一个月“打气球”花掉十几万
林娜描述,自己是一个“很不容易放松的人”,在国外求学,自己照顾自己,也让她时时处于比较紧绷的状态。“打气球”似乎给林娜提供了一种解脱的方式,但危险,接踵而至。
林娜回忆,“打气球”的第一个月,她没有像很多人描述的那样,出现幻觉,她只是感觉,睡觉开始变得有点困难。“心脏不舒服,会一直嘀嘀嘀嘀的,跳得很快的那种感觉。”
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林娜没能及时接收到,以至于对“打气球”越陷越深。林娜回忆,公寓附近的烟店,一箱笑气弹卖18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20元),“多的时候,一天能花掉七八千元‘打气球’,一个月能花掉十几万,都是一箱一箱地买,一箱24盒,一盒24支,打完晕晕乎乎的,然后睡着了,睡醒之后又接着打。”
两三个月时间,因为“打气球”,林娜花掉了几十万元。这些钱,一部分是父母给她的生活费,另一部分,则是她打工挣来的。
如果一切顺利,林娜明年就能拿到毕业证,或是继续深造,或是回国工作,但因为一天花上10多个小时在“打气球”,她不再去学校上课,求学之路也被强制按下了停止键。
几个月下来,林娜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变化。“打完气球,脾气会特别暴躁,还很容易饿,迷迷糊糊地点完外卖,等到送到公寓的时候,我又不想吃了,那段时间,我房间里到处都是食物腐烂的味道。”
林娜还察觉到,因为毒素排不出去,自己的前胸和肚子上,长出了许多红色点点状的小包,双手也因为长时间握着奶油枪,开始脱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