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考面试十大热点预测之五:“替课”生意在大学已成产业链
[热点概述]:
6月29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账号发布了一则新闻:“大学生花钱雇人替上课,加一个聊天群,只需告诉时间、性别,支付25元一节课,就有人替你去上课,这样的事情正在一些大学悄然上演。替课,替体检、替就寝,“替”生意已成完整产业链!有时一节课上替课者能达10%,同学司空见惯,老师也置若罔闻。”
图片来源:网络
[模拟题]:
大学生花钱雇人替上课,同学司空见惯,老师也置若罔闻。“替课”生意已成产业链,谈谈你的看法。
[华图解析]:
大学本该用来提高竞争力的场所,却成为了“替课”生意的“大本营”,更让人揪心的是同学的司空见惯和老师的置若罔闻,“替课”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在我看来,“替课”生意的产业链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应多方面地寻找原因:
一方面,产业链的一端是大学生,另一端是“替课族”,“替课”映射出来的是这两类人群的道德和诚信缺失;
另一方面,在谴责这两类人群的同时,我们也要想到“替课”背后的一些问题:
第一,多数大学生都是在外求学,回家心切,而学校管理方面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略显僵硬;
第二,一些大学课程的死板也是学生选择不上课而找“替课”的原因。
第三,在“替课”产业发展初始,校方缺少控制,一些老师面对“替课者”也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一些舆论对“替课”产业链的反响似乎都在谴责学生的无知和“替课族”的无良,其实,应该以此为契机,多管齐下的进行一些改革,消除“替课”产业链。
首先,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和诚信方面的教育。
其次,学校的管理不应该是僵硬的,而应该是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的。
第三,大学课堂的授课方式需要改革,教师的授课内容应该更加符合现在的大学生思维,学习不等于死记硬背的。
最后,大学生也应该进行反思,大学的学习是给自己今后在社会生存、立足增加筹码,应该给自身以正确的定位并且赋予目标,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不碌碌无为,不虚度年华。
2016国考面试十大热点预测之六:无人超市信用测试喜忧参半
ü 热点概述
近日,由支付宝领导、芝麻信用联合华润Vango及“全家”,在杭州与北京两地开设的两家无人超市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无人超市”——超市里没有收银员,柜台上摆着收款二维码和流程图,整个过程由顾客自助完成,此“无人超市”是中国个人征信机构“芝麻信用”进行信用测试,但是结果喜忧参半。
这场“无人超市”试验由个人征信机构芝麻信用联合全时、华润旗下的便利店分别在京、杭两地展开。根据主办7日披露的盘点情况,诚信付款的顾客占多数,杭州的试点超市诚实付款率约八成。但是,在便利店里,也有人少付款,或是“白拿”,有顾客10元钱,拿烟拿酒,还有顾客进店专挑贵的装进袋子,直接走人。
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ü 模拟题
北京、杭州出现“无人超市”,这是中国个人征信机构“芝麻信用”进行信用测试,结果喜忧参半,有人主动刷卡结账,但也有人抱走昂贵烟酒,只付人民币10元。你怎么看?
ü 参考要点
近年来,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社会现象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大家已经认识到,信用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今年,央行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民间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这也意味着征信的市场化,诚信体系正在逐步向我们走来。
相比较而言,征信机构设立的“无人超市”更成熟,更专业,也更具有可操作性。但是,试水一天得到的结果却是让人喜忧参半,一方面,喜的是大部分群众都能够守着诚信,诚实付款率约八成就是最有力的说明;另一方面,另外的两成也折射出了我们的担忧,现今社会着实存在缺乏诚信的问题。
诚信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社会信用也是需要经过市场检验的。若想建立诚信社会,我们能做什么?
第一,不一味的埋怨,而应先从自身做起。
第二,运用法律应对失信风险,大力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第三,一些机构继续推进自己的征信产品,征信产品一出现,虽然争议颇多,但是这也确实是能够引起公民重视诚信的一种方式。
第四,宣传必不可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对我们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应该继续宣传这核心的价值观。
2016国考面试热点预测之七:淘宝“卖”毕业生?
ü [热点概述]:
高校优秀毕业生也能成为淘宝“货物”。近日,云南昆明学院校长何华在毕业典礼上向4500名师生宣布淘宝“昆明学院人才店”成立,首批65名优秀毕业生上架成为“宝贝”,等待用人单位“下单”。
通过店铺首页视频,毕业生通过做化学实验,甚至调酒、唱歌等个性化方式展现自我,技能特长呈现更为充分多元。据了解,“昆明学院人才店”的65名毕业生均被标价1000元,并根据个人专业和技能特长被归属为4个不同的分类:“一带一路型”“制造2025型”“互联网+型”和“集合精英型”。据介绍,设定1000元的意向金是为防止恶意下单。无论最终是否达成就业意向,学校都将在15天内把钱返还给企业。
ü [模拟题]:
谈谈你对昆明学院淘宝卖毕业生这一现象怎么看?
ü [参考要点]:
此举把毕业生以商品化的形式推向市场,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第一,搭建一个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网络平台,不仅解决了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也为企业选择毕业生提供了一条新的通道,同时也减少了企业选择人才的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将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将会引发其它学校及电商的效仿,从而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当然任何一件新事物的产生都需要我们整个社会更加宽容的予以其成长的空间。如可能会出现隐私的泄漏。因此,学校在公布学生信息时要与学生做好充分沟通,并做好适时地维护;其次,这种就业方式对学生不要夸大宣传,要经得起企业与社会的检验。同时也要做到后续的服务,作为学生与企业之间桥梁,做好有效的沟通,为双方提供便捷的服务。
当然对学生的就业也需要我们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学校教学环境的更加专业、学生的更加努力等等各方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2016国考面试热点预测之八:对“北大(微博)清华(微博)招生组互掐”事件的思考
ü [热点概述]:
2015年6月28日,北大四川招生组率先在官方微博上公开表示了对清华招生组的不满。随即清华四川招生组官方微博进行回复称,北大四川招生组昨天上午开始,就在不断地骚扰已填报清华的某文科2-5名考生,并许以重金。超越政策,拿钱诱惑考生。
当天上午,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一名老师接听了法制晚报记者电话,该老师承认确实与北大四川招生组吵架,该老师语气轻松,笑着说:“吵架嘛,好玩嘛。”随后该老师又对引起公众关注表示歉意,但是该老师以正在接受考生咨询为由拒绝回答进一步处理问题。
图片来源:重庆商报
ü [模拟题]:
高考(微博)过后,各个高校进入录取时期,我国两所顶尖高校——北大和清华招生组为了抢生源而在微博上发文“互掐”。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ü [参考要点]:
高考之后,北大和清华作为我国的两所顶尖高校,出现了为争夺生源而“大打出手”的现象,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方面,北大和清华作为我国的两所最高学府,学生们都以能够考进为荣,这种行为肯定会影响学校的声誉,甚至在过程中有欺骗学生的嫌疑。另一方面,作为高等学府,最重要的是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而高校招生组的互掐不利于高校的团结和合作。
出现这样的“互掐”行为应该也是有其原因的,结合现实情况,应该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校的功利性思想在作祟。第二,高考制度的缺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竞争的手段要合理。
第二,学校要端正思想,用正当的观念招生。
第三,完善高考制度。
第四,完善高校招生制度。
当然,现在很多家长(微博)对高校招生组也有一定的误区,家长应该更多的认识到这一问题,也避免给孩子的未来造成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