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珺任教的学校是海沧区2016年新开办的。为确保就学均衡,满足逐年增长的入学需求,2013年至2015年,海沧区投入了约6.11亿元,新增幼儿园学位1980个、小学学位5670个、初中学位2700个,实现特殊教育入学率100%,符合条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进公办、民办学校,民办小学在籍毕业生100%进公办中学。
在不断促进教育普遍均衡的基础上,如何快速提升区域教育水平,缩短岛内外差距,实现高位均衡?海沧区的破题之道是“高位嫁接”——通过合并、扩建、嫁接、引进、联办等方式,引进了北师大、华中师大、厦门一中、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布局。
“2003年,我们是海沧区第一所引进的名校。”北师大海沧附校校长蔡稳良介绍说,14年间,学校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在海沧拥有3个校区,贯穿了九年义务教育,并连续多年获得厦门岛外四区中考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在厦门市名列前茅。
放眼厦门,早在2012年,厦门就在省内率先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过去5年,厦门还设立专项经费,连续每年投入6000万元扶持农村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通过统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一教师聘用和“同城同编、同城同薪”,厦门力促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在促进就学机会均衡方面,从1998年起,厦门小学升初中就实行电脑“多校划片”派位;2014年,厦门推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采取“积分制”入学。目前,厦门全市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和被统筹民办学校的比例超过80%。(记者 杨珊珊 通讯员 庄洋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