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箸的制作工艺精巧绝伦,运用脱胎漆的髹蚀技法,以锡箔纹饰刻缕、髹漆、打磨、点缀结合,采用印花、贴花、琢花、火化铅、仿景、录蓝等装饰,漆筷上的图案华丽鲜艳、晶莹华贵。
年逾六旬的张国天是福州漆箸技艺的传承人,他潜心研究改进传统漆箸技艺多年,将现代的技术和传统的福州脱胎技艺相结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成品率。
一双筷子,可以夹起无数福州人的旧时光。喜事用红筷、丧事忌讳用白筷子……一双筷子也表达着福州人含蓄的情感与爱。
3、三宝之翘楚 软木画尽见旖旎
▲国家第一批、省级第一批非遗
咫尺之间能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可辨千里之峻。这就是福州三宝之一——软木画。
福州软木画有着“东方艺术珍品第一奇画”的美誉,发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为福州人独创。软木画手工艺流程严谨,分半立体挂框、立体透屏、实用结合品三大类。
雕刻艺人以刀代笔,应用散点透视等技法,在进口软木上雕刻,于方寸或数平米的画框之中表现各种题材,达到雕与画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
一段素木之上,尽见旖旎花开。艺人妙笔之下,写满锦绣河山。一些简单的软木,雕与画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匠人们刀尖下神奇的微观世界,也见证了福州匠人们的聪明才智。
4、四大唱腔 凝聚闽剧声乐魂
▲国家第一批、省级第一批非遗
福州人耳熟能详的闽剧分洋歌、江湖调、逗腔和小调四大唱腔。
或粗犷激越、或通俗平畅、或典雅婉约、或清新活泼,闽剧艺术家们将福州市井生活的点点滴滴融进戏曲。
闽剧自明朝万历年间开始,沿袭鲜亮的时代底色,综合福州民间音乐与昆曲等外来声腔特色,流行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数百年更迭,《炼印》、《衩头凤》、《荔枝换绛桃》、《渔船花烛》、《夫人城》等剧目依然经典。
在闽剧乐队里常常由一人担任多个乐器的演奏,乐手们个个能吹会拉。闽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横箫、唢呐、头管、二胡、椰胡等。打击乐器有青鼓、战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磬等。
5、五道工序 五百年打磨一只
洪塘篦梳
▲省级第三批非遗
破竹、破篦、刮青、制梳、烘焙篦这五道工序打磨出了传承五百多年的洪塘篦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