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安在观察杂交水稻。方炜杭摄
50多年前,在中国百姓难以填饱肚皮的岁月里,外婆临终前的一句话——“让我吃碗稀饭,死了也甘心”,深深地烙在了少年谢华安的心底。从此,谢华安有了一个梦想,就是“让百姓都能吃饱饭、吃好饭”,并为之整整奋斗了55年。
1956年,谢华安报考龙岩农业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农业中学和农业职校任教。1972年,他调进三明市农科所,开始了杂交水稻的育种生涯。
水稻育种需要“温床”,海南岛因其热带气候成为首选。上世纪70年代,谢华安常年奔波于福建与海南之间,开展杂交水稻育种。有时,在海南一呆就是大半年,“天涯海角”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他借住在海南当地农家或生产队仓库,每天与农民一起劳动,时常要提防蚂蟥、毒蛇的袭击。为了自己的梦想,谢华安没有退缩。从播种、插秧到耘田、选收,他都亲力亲为。常年早出晚归的无规律生活,让他落下了严重的胃病和风湿性关节炎。
1980年,他的科研团队育成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为我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奠定了里程碑。
1981年,该恢复系配组育成的杂交稻良种“汕优63”,成功攻克了第一代杂交水稻不抗稻瘟病的难题。自1986年起,“汕优63”推广面积连续16年居全国杂交水稻首位,至今累计推广9.4亿亩,增产粮食700亿公斤,增加效益700亿元。全国各地的锦旗、感谢信雪片般飞来。1988年,“汕优63”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汕优63”还被东南亚各国大量引种,被誉为“东方神稻”。
“汕优63”奠定了谢华安在水稻育种乃至农业科技界的巅峰地位,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和他的团队先后攻克超级稻、航天水稻、再生稻、优质稻等道道难关。
“Ⅱ优明86”杂交稻在云南示范亩产1196.0公斤,打破了世界水稻单产纪录;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育成“航1号”组配的超级稻新组合,具有超高产潜力;2004年,“Ⅱ优航1号”在尤溪再生稻头季百亩片创下平均亩产928公斤的纪录,刷新了中国航天水稻问世以来的最高纪录。“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特优航1号”等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2005年至2011年,由他主持的超级稻、再生稻和航天水稻研究,有5项成果获得球探体育比分:科技成果一等奖。
谢华安始终没有忘记服务“三农”的使命。13年来,他率领科研团队与尤溪合作,示范再生稻及节本增效技术在尤溪推广100多万亩;他借助“6·18”平台,与宁化县对接成果项目,携手种业、米业公司扶持“河龙贡米”优质米品牌,推广“宜优673”等系列良种,建立示范基地10万亩,有效带动老区农民增收;他还踏上福建农技远程培训的农家讲堂,为1.5万个村讲授水稻种植技术。
为了梦想而奋斗,谢华安获得了许多荣誉。他现任省农科院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在,年逾古稀的他,仍在福建各地的试验示范点和海南等地奔波。因为,他要用满腔的热忱和全部的才智,投身到一生钟爱的广袤大地和水稻育种事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