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厦门特区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新常态下的厦门工业发展将有哪些新变化? “智慧名城”、“软件名城”建设又将点燃厦门在工业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哪些亮点?就这些关心的话题,近日,记者专访了厦门市经信局局长柯继安。
“我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投资保持强劲势头。高新技术企业日益成为拉动我市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发展后劲足。” 市经信局局长柯继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厦门市正围绕构建“5+3+10”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主动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全力打造厦门工业经济升级版。
培育增量
软件信息业成主力军
8月份,厦门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完成410亿元,同比增长8.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10.62亿千瓦时,环比增长0.6%,当月同比增长0.9%,增速位居全省九地市第三位。而1-8月份,厦门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516.88亿元,同比增长2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一连串数据印证着厦门工业生产水平的稳步发展。
“今年以来,厦门全市工业经济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工业各项指标总体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柯继安说,厦门工业行业中超六成行业保持增长,且工业增速在国内同类型城市中保持前列。
除制造业外,厦门还持续壮大软件信息产业,使其变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柯继安告诉记者,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围绕协同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创建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的目标,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培育新增长点,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柯继安为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2014年,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全年业务收入749亿元,增长24.3%。而2015年1-6月份,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359亿元,增长22.33%。他告诉记者,目前厦门有9家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其中3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1家企业入围全国软件企业综合竞争力百强,厦门软件园跻身中国骨干软件园十强。
两个融合
变“制造”为“智造”
此外,厦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水平全国领先。柯继安告诉记者,近3年,厦门市共安排2862万元支持49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项目,带动近3亿元的投资;直接支持制造业信息化项目18家企业23个项目,支持面向产业服务与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服务、嵌入式软件产品在厦门制造业企业应用项目共31家企业31个项目,涵盖生产制造、采购销售、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环节的信息化应用。
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背景下,厦门市加快了“厦门制造2025”的行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支持工业大数据应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其中,“机器换工”是从“制造”转向“智造”的突破口。柯继安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政府出台了包括鼓励企业“机器换工”等十条措施,宸鸿科技、海莱照明、松霖科技等11家企业累计投资4.32亿元实施“机器换工”专项,可减少用工2200人。此外,在部分行业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工作也是成果斐然。目前,卫浴行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走在前列,全行业共节约人力20%,提高工效6倍-9倍。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机器人生产也具有一定基础。由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厦门思尔特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近期在集美落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年终岁首话发展 | 厦门火炬创投:高举科创2024-12-31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