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者 陈火甲(丈夫)98岁 吴剑秋:93岁(妻子)
时间 沦陷前几天 地点 胡里山炮台、中山路
1938年的中山路,看不到游客成群,取而代之的是死寂和阴森。路上没有几个人,但是作为《星光日报》记者的陈火甲,正了正身子,深吸一口气,还是来到了空荡荡的中山路上采访。
飞机在头顶掠过轰炸
忽然,防空警报如幽灵般,从四街八巷钻入陈火甲的耳朵,来不及反应,天空就传来一阵闷响。他抬头一看,“飞机不大,但飞得很低,都能看到上面坐的飞行员。”只见飞机快速穿过中山路,突然在现在公安局附近的居民区,投下炸弹。“轰隆隆!”瞬间火光冲天,公安局西北角的一片民房瓦砾横飞,“其中一栋2层楼高的房子几秒钟内只剩下了一半。”
同年5月,胡里山炮台被日军轰炸。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来到现场,日本军机在低空嘶鸣,海面上的炮舰也是虎视眈眈。他便躲在岩石下面,看见“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有一炮打中了若竹号战舰,只见战舰冒起了烟,悻悻逃走。”
入洞房前婚房被炸毁
陈火甲说,他当时在撤离厦门的船上看到了日本的侵略队伍,“他们一排排地站队,手里拿着带刺刀的步枪,沿着海岸走着。”陈火甲告诉记者,见到这一幕的船上乘客,都沉默着。“我当时说不出话,又恨又痛苦,不知道前途如何,到香港又如何。”
在香港几经辗转,他成为了《大众日报》驻闽南的战地记者,之后因为国民党的打压,他又来到三明永安,成为了永安粮食调节处的一名职员。
吴剑秋是陈火甲的老伴,已经93岁。她曾是汕头市抗日救亡同志会的成员,也是一位抗战爱国人士。
吴剑秋回忆,1943年,她和老伴都在永安,本来要入住的洞房,结果被日本人飞机投的炸弹夷为平地。没了“洞房”怎么办?后来机智的吴妈妈从广东老家赶到永安,当了一条金项链,用这些钱,在山脚下为二人买了一间小木屋,这对抗日夫妻才算结为连理。
得知胜利大家相拥狂欢
1945年8月15日,当陈火甲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立马放下手上的工作,自发来到已经被日本飞机夷为平地的广场上,和许多人一起相拥狂欢。
“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我只想做一件事———回厦门!”陈火甲说。日本投降后,夫妻两人双双返回厦门居住至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港首次出运超重型储能集装箱2025-02-24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