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数头伏”,刚刚告别的六月热浪汹涌,温度居高不下,不过进入新的一月,可不代表酷暑结束,相反,它预告着厦门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伏。
有意思的是,今年的三伏天有些特别,专家指出,今年的三伏天比往年整整多出十天,长达40天。
特殊
“中伏”多出10天
8月12日才交“末伏”
“计算‘三伏’,按照的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推算方法。”厦门市气象局气象专家金丰军告诉记者,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而所谓“三伏”,根据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
不过,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金丰军进一步介绍说,“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这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但若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
具体到今年三伏天来说,“中伏”就为20天,比往年多出10天——7月13日交“初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共计40天。
释疑
三伏天长短
和气温高低没关系
三伏天给人的印象就是全年最热的时间,那么多出10天的“三伏”,是不是预示今年夏天会比往年更热,或是热的时间更长呢?
对此,金丰军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三伏’只是古代节气的计算方法,并不是气象上的科学概念。”因此,虽然按照传统说法,三伏天天气往往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但具体时间段的气温高低,往往是多种气象因素的共同作用,三伏天比较长与气温是否就会更高,几乎没有必然联系,有40天“伏天”的夏季不一定比30天“伏天”的夏季要热。
不过,金丰军指出,虽然气温高低与三伏天长短完全没有关系,但考虑到今年是“厄尔尼诺年”,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今年夏天的确容易出现极端天气,比如极端的高温或是大暴雨,也易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涝,市民还是要注意防暑降温。
本月可能有1至2个台风影响厦门
本报讯 (记者 殷磊 通讯员 小王)今天进入7月,我市也真正进入了夏季,或者说台风季(7-9月)。7月是厦门市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多年月平均气温 28.0℃,比6月一下子高了2.1℃。热带风暴或台风的严重影响和高温干旱是7月常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今年7月厦门的气温比常年偏高,降水量略多,月内有1~2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我市。
7月厦门进入盛夏,同时也步入台风季,进入了最容易遭受热带风暴或台风影响的时段。清道光年间的《厦门志》说:“海中之飓,四时皆发,夏、秋为多”,又说“台无定期,必挟大风雨至。拔木发屋,操舟最忌”。可见台风对厦门的影响由来已久。气象专家预测,今年7月影响我市的台风或热带风暴有1~2个,可能出现在7月上旬末及下旬中期。
“六七无台,雨水无路来”,每年7月的降水多是由于台风或者午后对流降水引起的,今年7月我市的总降雨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1~2成。
【养生提醒】
宜温补 勿贪凉
本报特邀权威营养师教您如何避暑调养
传统的说法,三伏天恰是人阳气最旺之时,在这段时间内,中医还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三伏天如何养生调养,饮食起居有何讲究?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一级营养师许少雄、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曹红霞。
适当多吃酸甜食物
“三伏天,饮食可不能太凑合。”曹红霞说,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吃冷饮、多喝水,湿气易侵入人体。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菠萝、西瓜等水果。
许少雄则提到,普通市民在三伏天可注意温补,可适当进食当归牛肉汤、鸡汤等。此外,“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因此在烹饪性凉的鸭汤时要多下姜。不过,对于内热较盛的人群,就不可进行温补,反而要清补。他推荐了一道清补菜品“三瓜炒三肝”,即用黄瓜丝瓜及苦瓜与猪肝鸡肝鸭肝同炒,既能下火,还能补身。
适当增加运动量
曹红霞指出,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格外旺盛,人体阳气旺于外,若暑热过度,最先损害的就是阳气。因此,在三伏天,人们最需要改变的日常习惯,就是作息时间。曹红霞说,《黄帝内经》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其意是指暑天可适当晚睡,早些起床,中午适当安排午休。
此外,许少雄还建议,市民在三伏天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通过多排汗缓解体内暑气堆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海沧已建成27个口袋公园2024-12-1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