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五显镇店仔村有一处奇景,过往游客因为它的壮观而驻足。这处奇景有“同安天渠”、“渡水槽”、“高架渡水渠”、“渡桥”等称谓,而附近村民则喜欢叫它“渡槽”。它建于70年代,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半个世纪过去了,渡槽早已废弃不用。
近日,村民向记者反映,称渡槽“爬”满榕树,加之台风季节将至,担心渡槽可能坍塌,希望有识之士能为渡槽保护工作支招。
渡槽周围爬满杂草。
渡槽“爬”满榕树
村民担心坍塌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店仔村,发现渡槽就在道路一侧,起始段紧挨民居,有些村民的房子甚至直接建在渡槽底下,将渡槽的支柱当做房子的一部分。沿着村路往里走,记者发现渡槽越来越高大,最高处离地面有约12米,孔洞的最宽处约有七八米,全部由石块砌成,看上去非常壮观。
记者沿路察看,发现约2公里长的渡槽上长了近20棵榕树,这些榕树大小不一,有些长在渡槽内部,有些则长在渡槽底部或侧面,根系将石头撑开,伸了出来,看上去发达、有力。渡槽上不仅长了很多榕树,一团团的茅草也长在上面。
记者注意到,榕树长得茂盛,鸟儿在其中筑巢、嬉戏,但渡槽却倒霉了,因为缝隙不断被树根撑开,渡槽的多个部位漏水,槽体有多处黑色水渍,看上去非常醒目。
村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渡槽是村里的宝贝,但是它却遭到榕树的破坏。“这些榕树来源于鸟,因为鸟儿吃了榕树种子后,将粪便拉在渡槽上,渡槽水分充足,榕树就长出来了。”李先生说,威胁渡槽的不仅有榕树,还有台风,年久失修的渡槽可能会坍塌。
渡槽是村里“宝贝”
建议保护开发
村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渡槽是村里的宝贝,但是它却遭到自然力量的破坏。年久失修的渡槽很可能坍塌,因此,必须及早将渡槽保护起来。
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也呼吁保护渡槽。“店仔村的渡槽是目前厦门仅存的长度最长的渡槽,它也是现代水利遗址和现代水利文物。上世纪70年代建成后,西藏曾专门派人到村里考察,夸赞渡槽的壮观。”颜立水说,渡槽见证了农业学大寨的历史,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研究价值。
然而,店仔村村书记李碧霞告诉记者,要保护渡槽并不容易。“前两年曾有专家到村里,对渡槽的保护进行评估,结果需要投入30多万元,村里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李碧霞说。
对此,村民李先生建议,可以对渡槽进行开发。“村里有建于清代的庶安楼,还毗邻北辰山,可以将渡槽做成旅游观光项目,打包开发。”
历史故事
为引水种稻 上千劳力建渡槽
李水渴是村里的老书记,今年虽然已经76岁,但说起建造渡槽的峥嵘岁月,他说仍感历历在目。
“渡槽建于1970年,那时还是人民公社时代,村里因为常年干旱,种不上水稻,只能栽种地瓜、花生等旱作物,并将它们当做主食,大米只能像猪肉一样,当做调剂品。”李水渴回忆说。
在干旱的逼迫下,公社下定决心,发动店仔村和布塘村的上千壮劳力,开始了渡槽的建造工程。“没有大型机械的辅助,村民只能每天拿着缆绳、铁铲、铁锤等工具,跑到离村几公里远的山上开山取石,并用独轮车和大板车运回来,再踩着事先搭好的木头架子,用人力将石块搬到高处,建造水槽。”李水渴说,两年后,渡槽终于建成,上游汀溪水库的水沿着渡槽源源不断地流入农田,村民终于种上了水稻,将大米变成主食,生活从此变得越来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万人互动齐唱青春情歌 周传雄演唱会在厦收2025-01-07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