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骑楼
骑楼是一种“上楼下廊式”的临街建筑,建筑物一楼有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在广东、福建多地均存在。
【钩沉】
厦门骑楼源于南洋
1920年,厦门掀开了一场大规模城市建设。以地方富绅林尔嘉为会长,印尼归国侨商黄奕住为副会长的“厦门市政会”成立。从南洋归国的华侨带来在南洋盛行的骑楼,厦门市政会在规划建设厦门的新城区时,将骑楼作为街市的主要形式。
1920年底,开元路开始修建,并于1924年建成。这是厦门第一条近代化马路,以“开元”命名。开元路也是厦门第一条骑楼式街道,晴天可以遮荫,雨天行人也不会淋雨,繁华一时。随后,思明南路、思明北路、开禾路、横竹路、镇邦路、水仙路、厦禾路、开元路、大同路、思明西路、中山路等纵横交错的骑楼街道先后建成,在厦门西南角形成一片呈网状分布的骑楼街区。后来,由于旧城改造,厦禾路等路段骑楼拆除殆尽。
尽管厦门的骑楼源于南洋,但有自己的特色。文史专家彭一万介绍,厦门骑楼的很多柱子不是用钢筋水泥,而是用梁柱或者石头;在立面纹络方面,多使用梅兰竹菊等花纹,运用中国元素。
“骑楼是厦门华侨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体现。”彭一万认为,厦门骑楼的价值不可代替,“不仅要好好保护,还要传承推广,让它成为厦门的城市特征”。
文/本报记者 吴耀东 何炳进 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马拉松开跑 多项纪录告破2025-01-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