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膜拜‘杀手’吧!”对于“挂科王”科目,出乎意料的是,其实学生们是恨中有爱,“喜欢让学生挂科的教授被称作‘杀手’,如果一个大学没几个‘杀手’,断然没有资格叫名校。”在中科大[微博]的贴吧里,曾有学生这么总结。“没有挂科的大学,便不是完整的大学”,这已经成了现代高校学子的一种共识。有同学小魏在推荐该校《计算物理》时,特意发来期末考试要求,“真题,不提供;形式,任意可能;时间给足,但你们绝对做不完。”小魏说,老师的严格把我震到了,“如果是抱着混过去的态度考试,那就要付出代价。”
有老师表示,其实“挂科”是倒逼学生好好学习的办法,比上课点名还有效。“挂科”的本质是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方式。事实上,高校之间对于“挂科”也有不同的把握,记者了解到,为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少学校规定了课程考核的不及格率。据华中师范大学[微博]去年12月30日的新规,要求该校所有课程,总评成绩不及格率不得低于5%,否则将由学院组织进行复查,校内外专家进行抽查。而北京大学[微博]早在2012年,就杜绝了考试100%的通过率,将不及格率控制在1%-10%,如果出现某门课学生全部及格的现象,学校将会追究老师的责任。
其实,“挂科”在欧美发达国家更为普遍,这源于这些国家“宽进严出”的教学理念。有数据显示,在荷兰有些学校,课程及格率只有30%左右,而在美国只有60%的大学生能够在6年内毕业。
“其实这个榜单上该挂科的学科还是少了,如果认真考试,那些上课睡觉,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学生都应该挂科。”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由于省内高校限制考试不及格率的上限,超过15%的不及格率需要上报学校说明原因。“没有老师会冒着一边被学生骂、一边被评定为教学事故的风险为难学生。”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高校,暂时没有给不及格率设置下限,相反不得高于15%的不及格率成为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压低考试难度,甚至唯恐学生不通过而考前“划范围”,“皆大欢喜”地全员通过是一种常态。
不少大学生对记者直言:“很多考试都是交论文,考试就是抄书,答案全都在书上,加上不少科目开卷,可以说只要是识字的都能过。”记者了解到,由于大多数课程的平均分都在80分以上,以至于平均分在60多分的课程就被视为“杀手”课程,让学生望而却步,能躲则躲。南京大学大[微博]四学生邵凯翔告诉记者,在身边不幸挂科的同学里,几乎没有人是因为功课学的差,绝大多数是因为翘课太多。“学校有规定,上课点名三次不到,不允许参加考试,因此而未能参加考试而挂科的学生居多。”
“事实上,宁可看到一半学生重修,也不愿意看到大家都拿着高分,工作了却什么都不会。”苏大学者叶冰表示,国内大学入门关口在高考[微博]的环节,通过严格选拔之后,进入大学就开始相对宽松,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到了大学开始不再管用,才出现了“挂科”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挂科率”无疑以另类的方式,给了大学生和学校一个善意的警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樱花烂漫时山间如梦境 厦门各地樱花迎来盛2025-03-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