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美食街”元旦起撤离 ■将重新规划,正在征集民意
过去
人和路是老厦门街巷,曾经的标签是“小商品街”。
2011年6月,“台湾美食街”正式进驻,生意火爆。
未来
将在鹭江道提升改造的大背景下,重新进行规划,或重现老厦门风韵。
背景
人和路拥有
老城文化烙印
厦门日报资深人文地理编辑卢志明回顾人和路历史时说,很早以前,人和路上就开着许多经营杂货、南洋商品的商户,但它同时又是继开元路后开辟的马路,两者的反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头担着城市历史变革,一头连接现代风貌”。人和路曾经的标签是“小商品街”、“本土风味”,而现在又作为老厦门街巷,拥有“老城文化”的烙印。
今后的一段时间,人和路可能不会再出现人头攒动的景象——人和路“台湾美食街”正式谢幕。
今年1月1日起,人和路“台湾美食街”正式撤出,曾经繁华的摊点如今门户紧锁,几年来,它带来过爆棚的人气,但由于油烟、噪音扰民,也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矛盾频发。
“台湾美食街”谢幕后,人和路今后将何去何从?鹭江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仍在征集民意,还未有具体规划。有专家建议,基于历史以及在鹭江道提升改造的大背景下,人和路规划重点打“人文牌”,是值得探讨的方向。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人和路上,不见往日的汹涌游客潮。站在人和路与鹭江道交接路口,一张红色通告贴在美食街第一间店铺上:“人和路‘台湾美食街’因租赁合约期满,自2015年元月一日终止营业。”在这张红色通告背后,是一整排拉上卷帘门的移动店面,有些店面招牌已经拆除。
1月1日起,人和路“台湾美食街”正式撤出,曾经繁华的摊点如今门户紧锁。
人和路两侧大多经营餐饮的固定店面,目前仍然开张,但却已经失了人气。一位经营炭烧海鲜的店家连连叹气:“美食街关了之后,我们的生意也直线下滑,每日营业额甚至都不到之前的一半。”
然而居民对“台湾美食街”的离去却似乎没有惋惜,“关门后的这几天,油烟没了,噪音没了,总算睡了个多年来难得的好觉。”居民陈女士说。
观点
人和路要找回
老厦门风味
福建旅游学会执行会长彭一万指出,不做餐饮杜绝油烟,人和路还可以朝文化味发展,打上一组漂亮的“人文牌”。他建议,将其打造为厦门本土旅游产品伴手礼一条街,但伴手礼街要与其他伴手礼店面作区分,避免同质化的重要手段,就是集中引入最具厦门历史文化风味的商品,贴近生活体现本土风韵。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市委副主委朱奖怀的观点与彭一万不谋而合,不过他是基于鹭江道整体改造提升的角度来看,将人和路与中山路的典型商业氛围做区隔,走“老厦门”风,为鹭江道添上一抹人文味。
纵深
年吸引游客四五百万
油烟却让居民烦恼
2011年9月,人和路“台湾美食街”正式进驻,来自台湾及各地的美食汇聚于此,人气火速爆棚。
按照人和路美食街管理方的统计数据,美食街平日都有5000-10000人次到访,周末甚至能达到2-3万人次,一年下来,就有400-500万人次。
在美食街的带动下,人和路两旁的固定店面店租也水涨船高——从最早的两三千元无人问津,逐渐变成2-3万都不愁租不出去的状况。
但是,楼下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楼上居民却苦不堪言。在一派热闹场景之下,无法忽略的是人和路的逼仄与狭小。在这条仅有208米的小街上,中间一字排开48个摊位,留下的是仅能容两人并排走过狭窄过道,“白天还好,一到夜晚人流量多的时候,想回家得靠‘挤’。”人和路居民说。
更让居民受不了的,则是每日无止无尽的油烟、喧闹。80多岁的老居民黄先生谈起美食街连连摇头,“窗户从来不敢开,开了满屋都是烧烤味,就连晾晒的衣服都有油烟味。”此外,为了拉拢生意,几乎每个商贩都自备话筒,“重复的广告语天天听,商户一个比一个叫得大声,简直是噪音污染。”
另外,美食街占去了消防通道,安全隐患也让居民一度十分困扰。
鹭江街道办副主任张云鹏表示,之所以做出撤出“台湾美食街”的抉择,原因除了租约期满之外,也是为了解决居民长期以来的困扰。
“人和路将重新进行规划,不过目前尚未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张云鹏表示,如今正在进行规划方案的民意征集,之后人和路将如何华丽转身,一切还是未知数。(文/图 记者 袁舒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市“一张床”政策吸引力强 追梦大学生2025-01-0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