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注册
闽南网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潮声|莲花褒歌:山海交响 闽台共鸣

来源:福建日报 2025-10-31 09:05 /

  山里的茶农和海边的渔民同唱一种山歌,这样的故事发生在福建与台湾。

  几百年前,厦门山区曾回荡着用闽南方言吟唱的山歌——莲花褒歌。那是山民劳作间隙随口哼出的短歌,带着山野的清风与泥土的气息。

  随着人口迁移,大山的旋律在海峡对岸的澎湖渔村落地生根。渔民与山民至今吟唱着同一种歌。这是两岸同胞心中一段珍贵且无法磨灭的共同记忆。

  从高山之巅向大海之滨,从山区到城市,莲花褒歌迈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关于它的山海故事,正不断被书写。

11

  莲花褒歌《乡村振兴同齐来》演出现场

  复苏大山里的“心跳”

  古人劳役必讴歌。

  在厦门市同安区西北部的莲花镇小坪村,这片海拔900余米的山头盛产茶叶,在当地有“茶乡”之称。

  一垄垄的梯田茶园,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宛如大山上的舞台。表演者,正是在茶园间勤劳淳朴的村民,他们以歌代言,即兴编唱出一首首曲调古朴、朗朗上口的山歌。它们就是“莲花褒歌”。

  莲花褒歌,又称莲花山歌、茶歌。僻静的深山里,一句句高亢的山歌对唱激起了大山的脉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山里的“心跳”声音。

  诗歌源于劳动,诗歌来自人民。

  “莲花褒歌是山民们在生产劳动中即兴创作而唱的短歌,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曾经是山村茶园人家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流传着有茶园的地方就有褒歌的传说。”厦门市文化馆原副馆长黄念旭介绍。

  追溯其源,莲花褒歌的历史可至明代嘉靖年间。彼时,倭寇作乱,茶农祖先为避战乱,择河谷溪畔而居,学习垦殖、种茶、制茶。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代,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茶农只能用“口水文学”来自我娱乐,消遣时光。于他们而言,褒歌不仅是原生态音乐,更是精神世界的食粮。

  山歌为何称作“褒歌”?依字面解释,“褒”是赞扬夸奖的意思,但也带有戏谑成分。究其本,闽南语中“褒歌”原称“摽歌”,“摽”(闽南话读“biō”)即“互相嬉笑”,所谓“褒歌”即指男女互相嬉笑对唱。其唱词一首四句,每句押韵,多以男女对唱形式进行。起歌时男起女对,女起男对,答歌一方回应着起歌的内容。

  褒歌的内容并不局限于采茶类,还有农作类、道德类、劝善类,但爱情类居多,题材广泛。其创作手法多样,比、兴是较常用的手法。

  “所谓比,就是用生动的形象去比喻,去形容;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它是比的进一步发展,托事于物,用形象引起人们的联想。”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介绍,莲花是山区,山花遍野,草木葳蕤,因而民众就地取材,许多褒歌以花起兴,例如“柑橘开花白雪雪”“夜合开花香过河”“金针开花五条线”等句子,以花的颜色、香味、形状起兴,赞美姑娘的身姿、气质和对爱情的渴望。

  曾几何时,褒歌经历过“黄金时代”。农耕时代,每到采茶季节,满山茶园飘出的都是歌声。即使是两个互相不认识的人,站在距离上千米的山头也能隔着云雾对唱,唱到尽兴时,常常忘了手中的茶篓,连回家吃饭都抛在脑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传统民间音乐式微,莲花褒歌一度濒临消亡。“褒歌的消失,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来自莲花镇小坪村从小听着褒歌长大的洪参议说。

  为挽救褒歌,洪参议利用空余时间,走遍当年褒歌流行的各个区域和村落,走访上百位歌手,其中包括不少年近古稀的老人,将一首首山民们在劳动中即兴创作而唱的褒歌记录下来,并坚持自掏腰包培训歌手。

  洪参议的努力没有白费。2007年,厦门市有关部门在非遗普查中发现濒临失传的莲花褒歌。为了复苏、保护和传承此项民俗活动,厦门市文化部门积极推动,与同安区政府谋划举办莲花褒歌比赛。

  2007年元宵节,第一届莲花褒歌比赛在同安小坪村成功举办。来自安溪大坪、龙门、萍州、前洋等厦门周边地区的褒歌队纷纷来到现场,沉寂数十年的莲花褒歌,终于再次在山间响起。

  这一年,莲花褒歌被正式列入球探体育比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日常传唱的“生活伴侣”,到舞台上供人观赏的“文化标本”,如今,莲花褒歌比赛已连续举办十八届,不仅成为莲花镇及周边乡村农民的文化盛事,更成为莲花森林一处独特的文化景点,甚至吸引了海峡对岸的歌手跨海而来,大山的心跳与大海潮声渐渐相融。

22

  游客在观看莲花褒歌比赛。

  挖掘两岸共同记忆

  水有源,木有根,乡有音。闽台文化一脉相承,底蕴深厚。来自大山里的褒歌,见证着两岸的共同记忆。

  “日头起来红映映,水牛过河头仰仰,姻缘若是有注定,铁板铺桥娘敢走。”2012年,在第六届莲花褒歌比赛现场,台湾澎湖二崁村聚落协进会理事长陈荣一应厦门市文化部门邀请,带领二崁褒歌表演团来到同安莲花小坪参加第六届莲花褒歌比赛。两岸歌手同唱一首歌,海峡间的距离在熟悉的旋律中悄然消失。

  多年来,厦门市莲花褒歌比赛接续邀请来自台湾台南、澎湖、金门等地的乡亲、山歌歌手前来参与表演、交流,唤醒了台胞乡愁,也将莲花褒歌的影响逐步扩大到海峡两岸,乃至东南亚华人华侨聚集区。

  “虽然相隔一片海峡,但澎湖二崁唱的曲目、歌的格式、用的腔调,都和同安莲花褒歌如出一辙。”洪参议说。

  2007年9月,在厦门举办的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期间,台湾艺人陈文山和李静芳演唱褒歌《甩采茶》:“水锦开花白波波,八仙过海蓝采和。真名真姓共哥报,免得给哥去找无。”这与莲花褒歌“水锦开花白波波,树梅开花人看无。看见阿哥生水好,别人不嫁等阿哥”内容如出一辙。

  据《台湾县志》记载:“元之末,于澎湖设巡检司,以隶同安,中国之建置于是始。”历史上,澎湖曾长期隶属同安,地缘与血缘的羁绊,早已将两地的文化紧紧相连。

  一本从台湾流传至大陆的《澎湖二崁褒歌》,更揭开了两岸褒歌同根同源的面纱。《澎湖二崁褒歌》由陈荣一手写、绘画、注释,收录“古早留下的褒歌”(26首)和“二崁人自创的褒歌”共38首。其中一首褒歌唱词“二崁祖先金门来,下坑六郎公南海”,证明了两地的关系。

  “金门下坑(今夏兴)六郎公派下陈显,号南海,是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同安县的首位举人,被称为‘开科第一’,官至德州知府,其后裔陈廷益于明末清初自金门小径迁居澎湖。”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介绍,金门在辛亥革命前隶属同安县,自古“曲随人移”,褒歌所唱的“二崁聚落四百冬,来自金门陈家人”,可见澎湖二崁的褒歌是由同安传入。

  在金门湖下村,一位名叫杨黄宛的阿婆也会吟唱“阿娘想来心会闷,一顿暗糜(稀饭)不要吞”之类的歌谣,同样印证了一曲褒歌连两岸的深厚历史联结。一首首来自大山里的歌,成功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制约。

  山歌,是“劳者歌其事”的心声。无论是人迹罕至的闽南深山,还是四面环海的澎湖岛屿,旧时皆地处偏僻、娱乐匮乏,一首首闽南语山歌在两岸茶农和渔民间传唱至今,成了两岸劳动者共同的慰藉。

  只是,同一段旋律,在山海之间也生发出细微的差异:洪参议观察到,莲花褒歌调子更高亢、穿透力更强,恰能适应闽南丘陵蜿蜒起伏的地形;而当山民带着褒歌南下台湾,背井离乡的漂泊感,让澎湖的褒歌蒙上了一层流浪的沧桑,多了几分低沉,更像街头卖唱式的曲调。

  来自大山里的心跳,给这片渔村留下深深的烙印。在二崁村,当你打开一颗糖果的包装纸,便能看到一首褒歌歌词。澎湖二崁不仅把褒歌编印成册,作为旅游纪念品,还将褒歌歌词写在村落的墙壁上,成为二崁传统聚落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不仅如此,出版书籍、明信片上都能见到褒歌的身影。村里还设有专门的褒歌馆,呈现原汁原味的褒歌文化。

  一个是山野田间的味道,一个则带有海洋气息,两者均是当地文化的鲜明代表。

  跨越山海,褒歌连接起两岸的过往与当下。

33

  游客与歌手合影留念。

  走上更广阔的舞台

  凉秋渐近,记者前往同安深山,探访这一两岸共同的文化留存。

  山路蜿蜒,莲花褒歌传习基地,就坐落在同安小坪森林公园正门不远处。

  比起每年元宵节褒歌比赛的热闹,平日里的基地略显冷清。不时有游客路过基地,但大多都是来“打卡”毗邻基地的网红景点花桥渡槽。

  这里没有富丽堂皇的展厅,或是供褒歌排练的大舞台。几处错落分布于青山绿水间的房屋,就是洪参议的坚守之地。

  几十年来收集的歌本,被陈旧泛黄的报纸包裹。打开它们,一摞摞民间孤本、采录的记事本、原创小册子等满是岁月记忆。这些留传下来的文本,一部分已被收录至洪参议主编的书籍《莲花褒歌》。

  2007年莲花褒歌被列入球探体育比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后, 洪参议和妻子高素珍先后被评定为莲花褒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夫妻二人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承担起保护传承莲花褒歌的重任。

  抢救扶持,创新发展,活态传承……2008年,小坪村被列为球探体育比分:首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2010年申报注册“莲花褒歌传习中心”“莲花褒歌演示培训基地”。厦门也相继出台《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试点村民公约》《莲花镇小坪村褒歌习俗保护试点村民公约》和项目传习计划等制度机制,为莲花褒歌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支撑。

  洪参议甚至设想将基地开发成文化园,以农家乐的形式起步,整合村落文化资源,把褒歌送入学校课堂,吸引年轻人回归小坪,参与褒歌文化的传承事业。

  同安区莲花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届莲花褒歌比赛后,每年元宵节,因为复原了山区民众褒歌庆新春习俗,厦门同安吸引了不少台湾、东南亚等地褒歌爱好者集聚共享,成为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特色品牌。”

  球探体育比分:,厦门从报名的300多人中选拔出40余人,组建了一支褒歌演唱团,并投入专项经费保障莲花褒歌演唱团排练、演出。褒歌团开始频频亮相高规格舞台。球探体育比分:,莲花褒歌参加厦门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请茶歌》曾参加央视网络春晚;2021年,褒歌作品《乡村振兴同齐来》还参加了全国农民文化艺术展演。此外,由厦门市文化馆与同安区文化馆共同创作的节目《褒歌调·茶乡来了总书记》登上中国原生民歌节等舞台。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的国际舞台上也出现原生态莲花褒歌传承人的身影。

44

  姑娘们唱起褒歌。

  “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比赛,大家的音准、节奏等都有了很大提高,古老的褒歌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黄念旭表示,莲花褒歌不断演绎发展、推陈出新,成为浸润人心、引领向善的精神食粮。他说,如今莲花褒歌的文化形象已经十分鲜明,今后要打造更广阔的传播平台,为褒歌赋予更大的传播动能。

  海峡对岸,台湾的褒歌传承也在继续。源自台湾北部茶乡的相褒歌,为七字一句、四句成段的歌谣,以口口相传、即兴对唱为特色。为保存这一濒临失传的文化宝藏,新北市推动“相褒歌保存维护计划”,并开办传习班。今年8月,新北市举办口述传统相褒歌传习班成果发表会,以移动式演出方式,学员在各停留点现场即兴对唱、吟咏相褒歌,展现传统口述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年7月,在台湾三芝,三芝数位机会中心(DOC)开设“小小音乐家—褒歌”课程,教师邀请熟练的褒歌唱将分享传统唱法,并引导学员们将自己熟悉或创作的歌词写下来。

  褒歌这项古老的艺术,正通过人才培育、活动创新和数字技术等方式,在两岸迸发出新的活力。

  “莲花大山出好茶,澎湖深海出龙虾。同台自古本一家,褒歌也是相鸽牙(共有)。”颜立水认为,“传承褒歌,同安、金门、澎湖都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将来三地可以轮流举办褒歌比赛,共同培植这朵根植民间土壤的奇葩,让她开放得更加璀璨夺目。”(记者 游笑春 傅韬旭 通讯员 余雪燕 文/图)

原标题:潮声|莲花褒歌:山海交响 闽台共鸣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篮球比分直播: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厦门市破产事务管理局正式成立 信息平台明
  • 全运会帆船帆板决赛收帆 厦门再添一银
  •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 两岸文博IP授权展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世遗篮球比分直播:|名居·石狮杨家大楼(视频)
    世遗篮球比分直播:|名居·石狮杨家大楼(视频)
    篮球比分直播:知创园正式开园(视频)
    篮球比分直播:知创园正式开园(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篮球比分直播:
    世遗篮球比分直播: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篮球比分直播:
    何以中国·向海篮球比分直播: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戴龙成深入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 莆田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四中 2025年“妈祖杯”民间茶王赛颁奖仪式举行 石狮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检查调研生态环境 石狮市委宣传部召开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 永宁举行首届老年集体婚礼 南安市委党校(二期)主体结构封顶 南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