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体检时查出乙肝
却因身体无明显不适而置之不理
事实上
慢性乙肝病毒会持续损伤肝脏
控制不佳可能悄然发展为肝癌
早期肝癌症状隐蔽
不少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医生,我还能活多久?” 这是肝癌晚期患者林先生确诊时询问的第一句话。当得知 “肿瘤巨大、侵犯血管、无法手术” 时,他与家人一度陷入绝望,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求医。经过多学科专家团队的个性化精准治疗,原本被判 “死刑” 的肿瘤竟成功获得根治性切除。
多年乙肝患者未重视治疗
一查竟是肝癌晚期
林先生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多年来未重视定期复查和规范治疗。今年初,林先生前往当地医院体检,核磁共振(MRI)检查显示其右肝有一个9cm的巨大肿瘤,医生评估其肝癌已属局部晚期,血管浸润范围较大已无法手术。后经友人推荐,来到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肝胆肿瘤内科就诊。党委书记、肝胆肿瘤内科专家张博恒,肝胆肿瘤内科潘兴南专家带领团队进行病例讨论,认为林先生“肿瘤虽大,通过转化治疗,仍有可能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
多学科专家会诊
制定个性化“三阶段”治疗方案
考虑患者病情复杂,肝胆肿瘤内科团队邀请了肝胆肿瘤外科、介入治疗科、放射诊断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科室专家,开展了多学科联合(MDT)门诊。
患者存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右后支癌栓(VP3级),肿瘤巨大且侵犯血管,若直接手术切除,剩余肝脏体积无法满足术后肝功能代偿需求,术后肝衰竭风险极高;即使勉强切除,术后复发风险也高。如何通过介入、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手段,实现肿瘤降期、癌栓退缩,同时促进健康肝脏代偿性增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多学科专家反复讨论最佳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其施行个性化“三阶段”治疗方案。
第一阶段:缩小肿瘤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党委书记、肝胆肿瘤内科专家张博恒(右)带领团队在厦开展手术工作照。
肝胆肿瘤内科张博恒专家及潘兴南专家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介入联合靶向免疫治疗,短短几周,患者肿瘤较治疗前缩小40%。
第二阶段:促进健康肝脏“长大”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介入治疗科钱晟专家(中)在厦开展手术工作照。
介入治疗科钱晟专家团队为患者实施门静脉栓塞手术(PVE),精准封堵患侧门静脉,从而促进正常肝组织生长。手术治疗6周后,患者肿瘤所在的右肝叶进一步缩小,而左肝体积明显增大,为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阶段:精准切除肿瘤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肝胆肿瘤外科丁振斌教授(右)在厦带领团队开展手术工作照。
肝胆肿瘤外科丁振斌教授带领团队,在介入治疗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的密切协作下,通过术中超声精确定位肿瘤边界及重要血管,精准离断肝右静脉及门静脉右支,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右半肝切除手术,患者肿瘤得以清除。
中晚期肝癌,并非“绝境”
中晚期肝癌并非不治之症,像林先生这样获得成功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并非个例。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MDT)门诊,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已成功为许多肝癌患者,包括中晚期肝癌患者创造了根治性手术的条件。未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将继续秉承肝胆肿瘤内外科协同治疗的“同质化”管理模式,让更多福建及周边地区的肝癌患者获益。
科普:
生活中有哪些伤肝的习惯?
1.过量饮酒:酒精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脂肪堆积,长期可发展为脂肪肝、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2.经常熬夜:熬夜会扰乱生物钟,使肝脏的自我修复和排毒功能受阻。
3.饮食不健康:高脂肪、高糖、低纤维的饮食结构容易导致脂肪肝。
4.缺乏运动:长期久坐或缺乏锻炼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使肝脏负担加重,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
5.不合理用药:过量或不当使用药物会给肝脏增加负担。可能导致肝脏受损,甚至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怎样预防和早期发现肝癌?
肝癌的早期筛查主要是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和监测。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肝、丙肝慢性感染,过度饮酒,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饮食中黄曲霉毒素 B1 的暴露,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年龄>40 岁的男性。
高危人群需要每3-6个月进行 1 次筛查,基本筛查内容主要有甲胎蛋白、肝脏彩超;进一步筛查主要增加肝癌肿瘤标志物,如异常凝血酶原,AFP异质体,mRNA和肝脏增强CT/MRI影像学检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丽星邮轮“领航星”号首访厦门2025-09-21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