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早晨,市民小陈来到公司附近的咖啡店,点了一杯冰美式后,又顺手下单了一份精致早餐,“以前早餐和咖啡需要分开买,现在咖啡店里就能买到心仪的餐食,非常便捷。”随着便携餐食流行,不少咖啡店和奶茶店在主营饮品的基础上,加入了餐食产品,实现“咖啡+”“奶茶+”的业态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饭点时,转向奶茶店或咖啡馆解决一日三餐。这些饮品门店都分别推出了哪些餐食产品?市民的就餐理念为何会发生如此变化?记者走访了解。
咖啡店售卖餐食
上班族觉得很方便
“你好,请给我一份贝果堡+沙拉+咖啡的套餐。”26日中午12点刚过,在SM厦门一期的Tims门店柜台,市民张女士正在选购当天的午餐,“因为中午有一份材料要改,就想买杯咖啡提提神,正好店里卖午餐,就一起解决。”
记者从Tims门店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门店瞄准都市白领和健康饮食爱好者,推出“轻体贝果堡午餐盒”系列,主打“贝果堡+沙拉+咖啡”的搭配。午餐时段,记者发现前来购买的顾客以年轻上班族为主,其中女性消费者居多。
“以前午餐和晚餐时间段,咖啡店和奶茶店大多没什么人,因为门店内没有餐食售卖;如今门店陆续推出‘饮品+餐食’套餐产品,能更好地留住客人。”在走访过程中,记者还注意到如星巴克、瑞幸、茉酸奶等品牌都推出了“咖啡+餐食”“奶茶+餐食”套餐,填补正餐时间段的营业缺口,进一步强化“饮品+餐食”的消费模式。
奶茶店推出实惠早餐
有的每天能卖20多份
除了午餐晚餐,早餐市场的“比拼”也不遑多让。M stand近期推出的“油条可颂”成网红单品。相较于传统2元一份的早餐油条,油条可颂则要14元一根。虽然价格较高,但还是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尝鲜。
与此同时,奶茶品牌也开始在早餐时段发力,推出高性价比套餐,吸引上班族光顾。例如,奈雪的茶推出“性价比套餐”,一份咖啡或茶饮加上吐司、可颂仅需9.9元。“我们的早餐套餐只在早上8点至10点期间售卖,价格实惠,销量很不错。平均每天能卖出20份以上。”宝龙一城奈雪的茶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声音
拓展餐食品类 增强用户黏性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江航认为,传统咖啡店向“咖啡 +”模式转型的核心动因源于市场竞争、消费需求与成本效率的多重驱动。
面对新兴品牌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导致的利润挤压,传统品牌通过拓展高毛利的轻食、简餐及酒饮业务填补利润缺口。从成本结构上看,营业时间的延长可以摊薄固定成本,如头部品牌或可通过全时段运营,将坪效(注:衡量商业地产或零售店铺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指标)提升30%以上——这也为转型打下了一定基础。
其实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对“一站式”场景的需求升级,才推动门店功能重构——都市白领日均工作时长较长催生了全时段消费需求,午餐时段订单占比最高,早餐场景增速显著,促使品牌通过套餐组合提升客单价并增强用户黏性。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 实习生 胡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闽交巡2001”艇入列 厦门海上交通执法再2025-03-27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