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了,把你的东西也带回家吧!上周,厦门二实小举办“失物寻亲会”,把孩子们丢失的物品放在校门口,让大家主动认领。
在校园里,丢东西的现象很普遍。有的孩子三天两头丢铅笔、橡皮,有的把校服、鞋子都落在学校里。为了让这些物品找到主人,学校没少动脑筋。有的办“失物寻亲会”,有的通过失物招领线上系统定期清库存,但总有一些物品久久无人认领,成为“悬案”。
为何孩子总会丢三落四?如何才能改掉这个习惯?一起来听听老师怎么说。
寻物有妙招
举办“失物寻亲会” 召集主人来认领
近日,厦门二实小在校门口办起了“失物寻亲会”。老师将几张大长桌围成“U”形,上面摆满外套、毛衣、裤子、运动校服、制服等衣物。桌子底下还有几个大纸箱,分别装着水壶、伞、跳绳、书包,甚至还有鞋子等物品。从现场来看,有些物品有标记班级、姓名,有些则是“无名氏”。不过,有的物品即便贴着姓名,也是迟迟没有等来主人。
厦门二实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赖小燕告诉记者,学校在两栋教学楼的一楼楼梯转角处设置了失物招领处。失物招领处分门别类,每个格子都贴上了对应的物品名称,有水壶、校服制服、美术工具和体育用品、书籍本子、红领巾和文具、衣服、其他物品。学校平时定期处理,有名字的就送到相应的班级或者在工作群通知班主任,引导学生去认领。无人认领或没有名字的物品,到了期末统一放到校门口让大家去认领。
“通过‘失物寻亲会’,方便家长带孩子一起去认领。”赖小燕说。
家长每周进校清理 分装好并送到各班
放假前几天,厦门市音乐学校几位家长志愿者来到学校,清点并分类整理学校失物招领柜里的物品。
家长陈女士说,这不是期末才做的事,他们每周都会进学校帮忙半天,将失物招领柜的物品拿到爱心家长工作站进行分类。有名字的物品分装好,当天就送到班级或者年段;没有名字的物品录入库存,全校学生可以按需认领。
厦门市音乐学校负责志愿部的林锦凤老师介绍,学生经常丢失的物品包括学习用品、衣服、跳绳、水杯、雨伞等。其中,丢得较多的是外套。有些孩子上体育课或者大课间运动后脱掉外套,就给落下了。
老师鼓励孩子们若看到丢失的物品,及时捡起来,有名字标签的送回班级,没有名字的送去失物招领处。失物招领小组的家委每周二上午进校整理分类,并详细记录到在线表格里。长期没人认领的物品定期送到各班级,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建立线上认领系统 及时推送失物信息
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建立了失物招领线上系统。每周一、三、五,大队委将失物整理好,有标记的直接送到班级,无标记的拍下图片后装入密封袋,按类别录入系统。当晚,失物招领系统将失物信息推送给所有家长。家长在系统上申请后,方可到现场认领。
“通过这个线上系统,家长可以及时查找失物信息。而且,每件物品由谁领走都可追踪,万一有人拿错了,也能查得到。”金林湾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郭惠梅说,孩子们丢的东西五花八门,秋衣秋裤、校服外套、文具、水杯等都有。
还有学生将鞋子落在学校!难道他们是打赤脚回家的?郭惠梅说,这类情形一般是出现在下雨天,家长让孩子在书包里多带一双运动鞋,孩子到学校把雨鞋换成运动鞋后,就把雨鞋忘记了。
尽管每周都“清库存”,但到了期末还是有一些物品无人认领。对于长期无人认领的物品,老师会让孩子们假期带回家清洗,再捐给山区学校。
如何防丢失
提醒学生贴好姓名签 定期清点整理自己的物品
孩子丢三落四的现象有多普遍?开学第一天,曾有家长火急火燎往学校送书包。老师以为是低年级学生,结果,家长不好意思地说:“孩子读六年级了。”上周,也有初中生家长吐槽,孩子期末考居然连考试装备都没带齐,她连续两天一大早到学校给孩子送笔。也有家长说,有次孩子忘带铅笔去学校,回家问他怎么解决的。孩子说地板上捡就有,因为有的同学笔掉了都懒得捡。
松柏二小一位老师说,她在一线教学十多年,发现如今孩子丢东西的现象太普遍了,即使丢了东西,让孩子去失物招领处认领,孩子也“相见不相识”。
林锦凤老师介绍,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加强习惯培养,提醒孩子们所有进校物品全部要贴好姓名签。少先队大队委每周不定期检查校服名字标签,没写名字的、有丢失衣物的同学,会扣班级文明分。同时,组织有丢失衣物的同学加入失物招领处的整理和丢失物品配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郭惠梅老师介绍,一入学,老师就会提醒、指导孩子们将个人物品做好标记,定期清点和整理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存放和取用。各班都设立物品管理员,每天及时去失物招领处认领;也通过积分激励,培养孩子们的“物品归位”意识。
家长适度放手少“兜底”
培养孩子珍惜物品的习惯
“这是对金钱没有概念的一代人,有的学生并不觉得丢东西有什么大不了,认为东西丢了都是可以再买的,没什么是不可替代的。”一位老师说,有的学生不仅东西丢了不去找,甚至连上课所需要的东西都会忘记带,还怪家长没准备,于是很多家长就会马上把东西送到学校。
“物以稀为贵。”有老师表示,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四五套校服,孩子校服丢了都没发现或者知道了也不会主动去寻找。而且,即便忘带东西或者丢东西,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现在的教育方式都比较温和,学生没有“切肤之痛”,很难长记性。因此,建议家长给予孩子适度物质满足即可,不要太富余。
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弱,与家长兜底过多有关,造成孩子责任感缺失。曾有一个孩子连续一周天天丢外套,家长每天都到学校领走一件外套。很多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带什么东西到校都是家长准备的,丢了东西自己也不知道。对此,家长要学会放手,引导孩子养成爱护个人物品的好习惯,减少物品的丢失。
有老师建议,家长一方面不能太勤快,什么都帮孩子准备好;另一方面也要适度“装穷”,跟孩子约定好物品限量供应,如果超出约定,孩子要用劳动来换取。
(厦门晚报记者 郭文娟 林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突发大风导致人员落水受伤 海空联合巡航救2025-01-14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