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厦门跃升至第72位、全市90多项技术或产品处于全国乃至全球领先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4200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7.32件、厦门片区连续六年在福厦泉自创区考核评估中居全省第一……近年来,厦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天,厦门将隆重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主题。厦门科技创新实力正加速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性提升,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揭牌建设、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实施、厦门科学城建设换挡提速、翔安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硕果累累,一系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新平台 科学城成核心技术策源地
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上使用了一种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新型固体浮力材料,它能帮助抵抗万米深海的压力。而这种材料正是落户厦门科学城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研究院”的科研成果。
在厦门,类似这样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而这得益于厦门科学城的高标准建设。
从2020年开始谋划布局,在横跨集美、同安、翔安三个区的34平方公里土地上,厦门科学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打造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先进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努力成为支撑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创新高地。
目前,厦门科学城已引进培育12家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起“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孵化器+未来产业园+创新飞地”产业孵化服务体系。其中,科学城Ⅰ号孵化器、Ⅱ号孵化器吸引了众多高校科技成果来厦转化,累计入驻120个项目;Ⅲ号孵化器即将启动。科学城已发展成为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来厦创新创业的“首选地”,核心园区累计注册企业和机构超过1800家。
与此同时,“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连续两年举办。首届比赛成效明显,全国5个分赛区共吸引12个国家335个优质项目参赛,22个硬核科技创业项目落地厦门。第二届赛事吸引500个优质项目报名参赛,60个项目来厦参加总决赛,30个项目获奖,今年11月中旬决赛以来已有24个项目落地。
不仅如此,厦门还着手打造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等,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动能转换。
新突破 布局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
新产业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孵化
在太空中,厦门科技卫星翱翔于轨道上,源源不断传回海量数据。近年来,球探体育比分:首颗城市定制卫星“厦门·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以及“厦门科技壹号”卫星、“天卫科技03星”等相继升空,标志着厦门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也标志着厦门在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和航天信息产业研发等方面迎来新进展。
在2024年度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十大进展中,有三项成果背后有厦门企业、高校的身影,这也彰显了厦门光电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力。从2003年的35亿元跃升至2023年2098亿元,厦门光电半导体产业产值成几何倍数增长,背后是厦门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
在厦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产业渐成规模。在布局新产业方面,厦门谋划在前,培育未来产业。球探体育比分:下半年,厦门在全国较早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经过持续努力,未来产业现已深入人心。2022年,厦门明确“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六大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以厦门生物医药产业为例,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涌现:特宝生物Ⅰ类新药——新一代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获批上市,入选“2023年度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首个戊肝病毒尿液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在研国产九价HPV疫苗与进口疫苗效果相当”两项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艾德生物全国首个泛癌种免疫治疗伴随诊断试剂盒获批上市……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近年来,厦门新引进厦门国创中心先进电驱动技术创新中心、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厦门星座卫星应用研究院等3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钨材料研发及应用等9家创新联合体,培育176家未来产业骨干企业,新增万泰沧海、厦钨新能源等一批百亿级企业,初步构建未来产业创新体集群。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近年来,我市创新主体不断壮大,2023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200家,2024年第一批930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十四五”以来,厦门新培育655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92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隐形冠军”,1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目前,厦门在半导体、生物医药、平板显示等产业的20多个细分领域有超过60家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的90多项技术或产品处于全国、全球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
新生态 政策资金源源不断支持
良好生态,是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厦门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202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16条措施,解决了“创新飞地”、国家级科技成果在厦转化落地支持政策问题,提出“拨投结合”新范式支持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等一批重大创新举措。
此外,厦门持续加大财政和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为科技企业和未来产业提供金融资源支持。去年,厦门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首批参股子基金已有7只落地;市科技局引导金融机构新增发放科技信用贷款、科技担保贷款等科技类贷款31.94亿元。
不仅如此,厦门还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增信基金、技术创新基金等规模及支持范围,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设立规模50亿元的科技增信子基金,推荐669家企业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再贷款备选名单,策划全省首只“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科学家基金,新增发放科技信用贷款等科技贷款1054笔23.24亿元。
一个巨大的集装箱内,整齐码放的金属罐体与管道相连,罐体周围分布着电解槽和大型纯水储存罐,宛如一个小型化工厂。这是由嘉庚创新实验室研制的高性能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不仅如此,嘉庚创新实验室已攻克碱性电解水制氢等20多项关键技术,建成全球首条23.5英寸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示范线,自主孵化25家科技企业,吸引外部投资近6亿元。
嘉庚创新实验室是厦门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的一次生动实践。当前,厦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建设省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研发、储备、引育科技成果、技术和人才,打造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核”。
翔安创新实验室是厦门另一个省级创新实验室,牵头研发出全球首支鼻喷新冠疫苗和首支鼻咽癌诊断试剂,首支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累计营收超过160亿元,国产九价宫颈癌疫苗完成三期临床并申报上市,获批传染病疫苗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疫苗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此外,球探体育比分:海洋创新实验室已获批,电化学储能系统研发测试与实证实验室、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启动建设。
当前,省创新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集聚不断实现新突破,嘉庚创新实验室与翔安创新实验室等以攻克“卡脖子”技术、落地产业化成果为己任,推动一个又一个项目“从0到1”加速转化。
不仅如此,首批7家厦门市联合实验室也于日前成立,由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厦门龙头企业牵头,与11家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合作共建,涉及基因与生物技术、储能、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厦门市重点产业领域。
“十四五”以来,厦门支持建设239家企业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组织418项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产学研合作等项目,实施1310项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量产技术、高品质氮化铝粉体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新合作 持续扩大全球“朋友圈”
厦门不断拓展开放创新网络,促进科技和产业交流合作,主动融入全国、全球创新网络,拓展国际化创新创业资源入厦新通道。
上个月,来自中国、俄罗斯、巴西、南非、印度、伊朗、沙特、阿联酋、埃及等金砖国家的相关机构代表、专家学者齐聚厦门,他们展开积极研讨和交流,共商科技创新创业要素自由流动、市场共享、资源共享,共同探索金砖国家高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科创企业、服务平台间跨国孵化接力、开放协同的孵化新格局,以期通过科技创新与创业孵化合作,推动共享科学、技术和创新创业经验,加速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这是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开展的系列交流活动之一。自从去年12月16日正式揭牌后,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建立孵化园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接洽16批次超过100名境外来访人员,策划举办10余场次境内外品牌交流活动,其中在俄罗斯就举办了3场专项推介活动,当前正跟进洽谈的项目30余个。
以海为媒,厦门持续扩大全球“蓝色朋友圈”。作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联合国十年行动倡议的国际大科学计划,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在我市落地实施。
继2022年4月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总部在我市启用后,厦门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作为该计划的国内执行机构,也于去年在厦门正式揭牌,初步搭建“总部+基地+全球分中心”国际合作网络。目前,该计划合作伙伴包括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80所高校院所,吸引1500多名科学家参与,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协同创新平台。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争取注册成立国际海洋负排放科技组织,设立面向全球的国际合作基金,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为我市建成国际海洋科学中心、汇聚国内外人才和智力提供坚实支撑,服务国家“碳中和”战略。
厦门不断拓宽开放创新合作的新路径,与德国史太白全球研究院、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等建立合作,推动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15所知名高校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加强在产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数说厦门科技
7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中,厦门三年上升31位,跃升至第72位。
3.36%
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36%。
4200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4200家,占全省29%。
27.32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7.32件,居全省首位。
90
厦门90多项技术或产品处于全国、全球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
1800
科学城核心园区累计注册企业和机构超过1800家。
(海西晨报记者 钟宝坤 通讯员 林文爽 曾广明 郭燕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海沧已建成27个口袋公园2024-12-16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