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朱凤莲指出,2023海峡两岸汉字节评选出年度汉字“融”,代表了两岸民众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也反映了两岸民众的朴素愿望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可谓是一字千言、众望所归。
作为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4个多月来,2023海峡两岸汉字节秉持“汉字文化搭桥,书写两岸民意”宗旨,立足厦门区位优势,突出入岛传播特色,在两岸如火如荼举办,活动呈现出层级更高、内容更丰富、参与度更广泛的特点,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促进文化领域融合发展做出有益尝试。
面向未来,海沧将进一步提高海峡两岸汉字节的层级和水平,吸引更多两岸民众参与,让汉字节活动顺应两岸交流的大趋势,更加精准地服务于两岸民间交流。
“融”字高票当选 互通互融情谊更浓
8日,2023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结果在台北揭晓。经过两轮投票,两岸民众通过社交媒体总投票数超1569万人次,其中台湾地区投票数超190万人次。最终,“融”字以98万多票的最高得票脱颖而出,当选2023海峡两岸年度汉字。
这个“融”字,从何而来?记者了解到,是由台湾KNOWING新闻创办人暨总编辑杨方儒、闽南话歌后陈飞以及厦门市青少年共同推荐。此前,厦门市8所小学的孩子们汇聚在一起,以演讲、街舞、合唱、情景剧等形式生动演绎心目中的年度汉字,在他们看来,“融”字寓意互通互融,期望两岸融合发展。
一字评说一年,解读两岸民意。今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候选汉字,吸引了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夏立言,新党荣誉主席郁慕明,台湾文化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赵建民,台湾商业总会主席赖正镒,杭州亚运会冠军虞琳敏、葛曼棋,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梁朝伟等知名人士参与。
“海峡两岸汉字节吸引了众多两岸民众参与,是相当重要的文化交流品牌及平台,透过这样意义非凡的活动,两岸情谊更浓。”连胜文说。
玩转汉字创意 受众更广更接地气
如何更有效地让汉字更好地走进大众,搭建起心与心交流的路和桥,是海沧举办海峡两岸汉字节持续探索的议题。今年,汉字节继续坚持面向基层,在融入更多海沧元素的同时,提升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让汉字更加接地气。
上个月,在海沧区举行的“字”从遇见你——“福”文化雕塑和汉字文化创意精品联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往观展打卡。
“这是今年两岸汉字节的一项创新,是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的一次探索。”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集纳展示了71幅历届海峡两岸汉字文化创意大赛获奖的优秀作品,展示两岸设计者以汉字元素为本源而进行的奇思妙想。现场还展出海沧本土青年雕塑家王鹭鹰的60余件汉字雕塑作品,运用现代雕塑的表现手法,并融入姓氏、图腾、书法文化,让每件作品都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汉字韵律,推动让“躺着”的文字“站立”起来。
与此同时,篮球比分直播:创设的“老牌”项目——海峡两岸汉字文化创意大赛也如期举办,受到了两岸相关机构、企业、高校师生以及设计人才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
“今年参赛作品呈现整体水平高、高质量作品多、台湾地区参赛多的特点。台湾地区有十多家院校参赛,从中学到大学都有参赛者,参赛人数和获奖作品均超过往年,获奖数占比约10%。”设计界专业评委介绍,今年共收到两岸5068件参赛作品,作品类型涉及平面设计、字库类、文创产品等,表现手法多样、富有创造性。
汉字赋能文旅 创新活动接连登台
不难窥见,海峡两岸汉字节在促进文化领域融合发展中大有可为,如今,汉字节正向更宽领域、更多层次迈进。
莲塘别墅的楹联、匾额展现孝、廉、勤的家风文化;青礁慈济宫的碑刻记载流传数百年的美文……汉字与景点结合,承载的是厚重的文化积淀。今年,汉字节创新推出海沧汉字文化旅游主题线路征集体验活动,1000多位市民游客参与推荐心仪的海沧汉字文化旅游景点,其中包括石室禅院、真寂寺等千年古刹,青礁慈济宫、开台文化公园等以当地名人为主、传承历史与民俗文化的景点,大屏山郊野公园、天竺山森林公园等“森林氧吧”,还有院前社等展示两岸交流成果的地方。
“我们在市民游客推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需求,策划生成海沧汉字文化旅游一日游、二日游主题线路。市民游客及台青组成体验团,实地游览海沧汉字文化旅游主题一日游线路,感受海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汉字的博大精深。”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汉字与文旅的碰撞与融合,促进了两岸更高品质的文化交流。
通过将创意设计与视觉表达相结合,将本地资源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将汉字解析与两岸民意相结合……两岸汉字节丰富多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在汉字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广泛探讨,有力促进了两岸在文化方面的融合发展,成为两岸民众心灵契合的情感纽带。
链接
海峡两岸年度汉字点评
从2008年到2023年,海峡两岸汉字节先后评选出“震”“生”“涨”“微”“平”“进”“转”“和”“变”“创”“望”“困”“闷”“难”“思”和“融”等两岸年度汉字,犹如一部“极简版”的两岸编年史,既在微观层面记载着十六年来两岸民众关注的大事件,浓缩了两岸民众当年的情感和体验,又在宏观层面传递出影响两岸关系走向的民意密码。
细品一个个年度汉字,往事历历,令人感叹时光荏苒。2008年的“震”字,让人想起汶川大地震的伤痛和两岸民众携手救援的血肉情感,以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带给世界的震撼;在2012年,“微”字反映出了两岸关系平顺发展背景下升斗小民对生活的关注,那一年,微信微博风行,科技的点滴进步改变生活,那一年,“微”公益,“微”创业兴起,“见微知著”折射社会进步;2020年的“闷”字,让人想起因疫情阻隔,关山难渡,民生艰困时的心境,也蕴含着期待两岸敞开“心门”扩大交流的心愿。2022年推选的“思”字,反映出在两岸逐渐走出疫情阴霾的背景下,两岸人民求新求变求破局的意愿,两岸的未来,需要智者“深思”。
通读十六个“年度汉字”,于时局中清晰地勾勒出两岸的民心所向。十六年来,既有“生”“进”“创”的清风徐来,又有“涨”“困”“难”的雾锁重楼,但无论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两岸人民始终愿意在加强交流、和平发展的命题上“望”和“思”,两岸的主流民意,始终汇聚在“和”与“融”历史潮流上。
汉字文化搭桥,书写两岸民意,这,不正是两岸汉字节持续举办、历久弥新的价值所在吗?
(厦门日报记者 林岑 通讯员 林晓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港首次出运超重型储能集装箱2025-02-24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