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宽了,环境好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非常开心。”看着改造后的小区,孙宏彬高兴地说,他们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受益者。小区旧貌换新颜,最高兴的莫过于小区居民,大家还自发安上了充电桩搭建车棚,买来了石桌石椅打造休闲庭院,小区内一派温馨和谐景象。
这个老旧小区的成功改造,离不开“近邻监督”的助力。思明区开元街道纪工委通过“近邻监督”工作模式,切实提升监督质效,将老旧小区改造“改”到居民的心坎里。
年久失修 隐患不少
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整体环境、管理秩序,都存在诸多问题。禾祥西路56-1号、56-2号、56号、58号、60号建于20世纪80年代,这个有着5梯80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设施老旧、年久失修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这个墙倾斜了,大家都不敢靠近。”孙宏彬说,小区与相邻楼宇之间有堵围墙,墙内长有三条大树根,根茎不断生长,导致墙体出现破裂,久而久之变得倾斜,成了令人忧心的危墙,大家希望能借着老旧小区改造之际进行处理。居民还发现,小区大门也因年久失修,存在墙体开裂、门柱柱体倾斜等问题。
让居民头疼的还有,小区居民楼后排储物间存在历史遗留的违章搭盖,有的储物间成了杂物间,内外摆满杂物,有的储物间被出租,随处晾晒衣服、私拉电线,不足百米的通道堆积了许多杂物,杂乱不堪,安全隐患重重。
多方合力 治标治本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近邻监督员林雅琼了解到困扰居民的改造难题,当即通过“近邻监督”快速反应机制进行反映,开元街道纪工委、美仁社区纪委迅速启动“近邻监督”工作模式,协调有关部门实地走访查看。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民生福祉,要改造到百姓心坎上。”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场有关老旧小区改造的现场会在居民家门口举行。针对围墙变危墙问题,小区居民提出困扰,如果只是简单将墙体周边用立柱加固,不仅占空间,牢固性也不好,治标不治本。多部门实地勘查后明确,居民安全无小事,不仅将该问题纳入改造项目范围,还很快提出了解决方案,拆除围墙重建刻不容缓。因拆除围墙涉及邻墙房屋所属人,近邻监督员、社区网格员多次入户沟通协调,最终做通其思想工作。原本开裂、倾斜的危墙被拆除,新墙建了起来。与此同时,小区门柱改造也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工程。近邻监督员、社区网格员在施工单位和居民自治小组之间搭起沟通桥梁,问需于民、倾听心声,促成小区大门的顺利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居民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为了治理困扰居民已久的储物间乱象,近邻监督员、社区网格员多次入户沟通,动员储物间所有人拆除违章搭盖。街道纪工委督促并协助公安、城管入户劝离租客,在多方合力的作用下,违章搭盖被拆除了、私拉电线被清除了、卫生死角不见了,彻底解决了多年的治理难点,小区整体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纷纷点赞。
【点击】
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
近日,一场主题为“近邻监督·远亲不如近邻”的沙龙活动在开元街道深田社区举行,通过现场参观、分享交流等形式,不断强化近邻监督员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作为近邻文化的发源地,开元街道纪工委在区纪委监委指导下,积极探索“近邻监督”工作模式,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社区基层“神经末梢”,目前街道已有65名近邻监督员,他们从群众“家长里短”中及时发现和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实地参观、主题分享、交流探讨……在廉洁文化公园,一幅幅生动的“近邻监督”漫画展示着“近邻监督”的典型案例和取得成效;近邻监督员观看《擦亮近邻监督底色》视频,聚焦如何发挥“近邻监督”作用,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沙龙现场,3位来自社区一线的近邻监督员结合“近邻监督”工作实际,轮流上台畅谈开展“近邻监督”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希望社区纪委书记周俊分享了身边的真实案例——今年初,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梅园小区改造竣工,实现旧貌换新颜的蝶变。市政配套设施改造、房屋立面改造、配套休闲场所设施改造等,这些关系到居民幸福生活的工程基本建设完成。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街道纪工委、社区纪委通过党建引领的方式,依托“近邻监督工作室”,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全过程监督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中便民举措落实、施工改造效果、工程质量保障等问题,让改造更贴近民心、更符合民意。
“这场沙龙活动干货满满,让大家更深入了解‘近邻监督’工作。”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学习借鉴开元街道的优秀经验,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创新实践,探索出“量身定制”的“近邻监督”工作模式。(厦门日报记者 薄洁(除署名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海沧已建成27个口袋公园2024-12-1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