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正式发布,火炬高新区每年将安排不少于1.5亿元的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该区企业提升智能化水平,含金量十足。
该措施的出台,是火炬高新区紧跟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步伐,以智能制造引导企业增资扩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园区经济发展后劲的综合性举措。
10条“干货”助企业集中发力
据了解,近年来,火炬高新区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制程管理日益精细化、设备与工艺更新换代加速、急需跨界业态支撑等多重挑战,《措施》的出台,正是契合经济新常态下高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深入推进高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不仅是资金扶持,更是在资源嫁接、服务对接等配套措施方面下足了功夫。”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布的系列措施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增强了服务联动能力,从而推动园区相关企业集中发力,在短时间内形成比较优势。
具体来看,该《措施》紧扣厦门市有关政策导向,并积极借鉴了深圳、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围绕设备投入、技术改造、示范奖励、配套支撑、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出台了十条“干货”举措,推动园区制造业向更高端水平发展。
不仅如此,火炬高新区国税局相关人员介绍,园区企业取得的上述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符合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从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海峡导报记者 张顺和 通讯员 管轩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