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近万名的游客涌入曾厝垵这座小村庄
据海峡导报报道 曾厝垵,这个渔村,突然火爆。今年暑假期间,鼓浪屿家庭旅馆的入住率下滑一半,其中有许多客流便是被曾厝垵“抢走”。
这个城中村,在短短几年内,兴起为炙手可热的“旅馆村”。小小一座村庄里聚集了180家旅馆,四成民居被改建成家庭旅馆。每天有近万名游客涌入这座小村庄。
村民们的生活也从此改变,由原来的渔民变成大房东,村里90%的民居出租。大量游客还带来钱潮,留守的村民开起小店,做起生意。
昨天,记者走进曾厝垵,解码这座全国少有的“旅馆村”。
全村四成民居被改建成旅馆
住在渔村里,在大家族的祠堂喝咖啡,听着很“另类”,但老外和年轻人特别喜欢。曾厝垵这个小渔村,就这样突然火起来。
这个曾经的小渔村,遍布着大大小小、风格不一的家庭旅馆。据不完全统计,曾厝垵有四五百户人家,开张的家庭旅馆超过180家,并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更新。如此算来,大约有四成的民居被改建成家庭旅馆。
“曾厝垵已经兴起为全国少有的‘旅馆村’。”一位业内人士说。
一进村子,就可以看到不少游客。村道小巷两边是各具特色的小店,“找茶私房甜品”、“艾小痴”、“橄榄树”、“锵锵滚”……一个个别样店名吸引着游客眼球。
据统计,每天都有近万名的游客涌入这座小村庄,厦门人印象中的“城中村”,已经成为家庭旅馆、咖啡馆、特色小店扎堆的新区。
“村里家庭旅馆的价格在150元到220元,装修豪华些也不过三四百元。”一家庭旅馆工作人员说,“如果到了旅游淡季,部分家庭旅馆还会打价格战,有的房价甚至低至80元。”
这样的价位,颇具吸引力。曾厝垵的家庭旅馆,生意相当火爆。现在正值暑期旺季,大部分家庭旅馆提前一个月就基本客满,其中,两到三天的住宿最热门。
曾厝垵“旅馆村”的火爆,不仅吸引来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还引来不少投资客。
导报记者沿路看到,有不少新的家庭旅馆正在赶工装修,等待开业。路上,导报记者还不时遇到三五个有意在此开办家庭旅馆的人,前来寻地询价。
村里的小道变成了“商业街”
每天近万名游客涌入这座小村庄,带来衍生经济。原本偏僻的小渔村,仅有几家小杂货店,现在各种餐饮店、咖啡厅、文艺小店比比皆是。“这几年,生意要比之前翻两三倍。”
曾厝垵小巷里,有一个流动早餐摊,围了不少游客。“老板,我要一根油条”、“老板,来一份豆花”、“老板,我要两个茶叶蛋”。
据说这是曾厝垵第一家早餐摊,卖油条、茶叶蛋、豆花、豆浆等。老板姓代,夫妻俩一起经营了8年,每天从早上6点摆摊到10:30。
夫妻俩是莆田人,2004年,女儿到厦门大学读书,他们就到曾厝垵租房子,卖起了早餐。“那时,租一间店面才500元,现在租金涨了。”老代说,8年前,曾厝垵的早餐店只有一两家,现在整条街都是。
“以前卖给村民和学生,现在大多是卖给游客。”老代说。人流多起来,生意自然要比以前好。之前,一个早上卖100元,现在翻了一两倍,一上午能卖200—300元。
在曾厝垵,小吃店也很受欢迎。昨天上午10点,导报记者来到一家小吃店,过了早餐时间,店里仍坐满客人,大多数是年轻游客。老板说,店开了一年,卖沙茶面、面线糊等厦门特色小吃,从早晨7点营业到晚上11点左右,生意都还不错。
店老板说:“我们店还是小有名气的,在大众点评网上搜索‘曾厝垵餐饮’就可以弹出我们店的名字、评价和推荐。”谈到开店的原因,店老板直言,曾厝垵家庭旅馆吸引的游客消费群体,让他们看到了商机。
渔民的新生活
每月近万元渔民成了大房东
昨天一早,曾厝垵“原住民”老黄,在小院架起一张矮脚桌,摆出茶具,悠然自得,泡起茶来。
形形色色、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走进他家小院。戴着草帽、穿着长裙、拖着皮箱、拿着地图,用一种惊喜的眼神,打量这栋民居改建的家庭旅馆。不时,有人会在板凳坐下,和老黄聊天,老黄便会热情地招呼他们喝茶。
这栋三层民居,是老黄的家。5年前,有位生意人找上门,想把他家的房子改建成家庭旅馆。
老黄的孩子已成年,在市区买了商品房。生意人说,最好能整栋出租,老黄不愿意。在曾厝垵生活一辈子的他,还想住村里。生意人便说,那在旅馆里留个房间给你吧。
收着房租,晒着太阳,每天在院子里喝茶,看着村里来来往往的游客,老黄开始了新生活。常有游客和他聊村里的故事,每到这时,老黄都很起劲。
57岁的老黄,形容自己大半辈子都在“海里浪里摸过”。在他家的渔船还没上岸之前,他还是渔民。
家里的男人,大多出海打鱼,女人便留在家里种田、带孩子、织渔网。老黄说,曾厝垵之前一直是个渔村,走在村里,满是鱼腥味,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是各种刚捕捞上来的海鲜。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农业部提出海洋捕捞要零增长。厦门海域只有360平方公里,捕捞和养殖又生产效益较低。”曾参与2006年那场曾厝垵黄厝百艘渔船上岸行动的一位人士告诉导报记者,当时,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渔船上岸,渔民转产转业,让位生产效益较高的港口航运和风景旅游行业。那年,上岸拆解的250艘渔船中,曾厝垵占了183艘。
老黄家的渔船,也在那次行动中上岸。一些年轻人转行打工去了,年过五十的老黄便提前让自己退休。不过,他没想到,一阵“旅馆风”迅速席卷这座渔村,他家那栋不起眼的民居成了投资客眼里的“香饽饽”。
每月近万元的房租,渔民老黄成了大房东。像老黄这样的村民,在曾厝垵还有很多。(记者詹文崔晓旭实习生杜艳梅何佳瑜/文吴晓平/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两艘新艇列编厦门边检总站2025-01-11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