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光绪年间的两村界碑,今成孩子们嬉戏的场所。陈天笑 袁晓敏 摄
从青礁村边可望见厦漳跨海大桥向漳州延展。陈天笑袁晓敏摄
据厦门商报报道 如果要问海沧的尽头,必然要提及海沧街道的青礁村了,它也是厦门连接漳州的起点。如今,这座近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依然静谧,在这个厦漳交界地,新一轮城际交流的浪潮涌动,一座跨海大桥将穿越村落,携着新的“同城”期待向海的另一头飞渡……
“青礁村有悠久的文化,丰富的民俗,独特的区位,保生大帝曾在这里行医,厦漳跨海大桥将在这里架起……”说起自己的家乡,海沧青礁村民颜永春如数家珍。在本报推出“走近厦门边界线”特别策划后,颜永春强烈地向记者推荐青礁村。本期“走近厦门边界线”,记者带您去体验这座村落。
静静古村一桥飞渡
青礁村,位于海沧马青路与角嵩路交接处,马青路作为海沧地区一条贯穿全区的主干道,一边连接的是新阳大桥的末端马銮村,另一头则连接着青礁村,因而得名;角嵩路,则是起始于海沧海港嵩屿,终于漳州龙海角美,自古以来便是漳州大道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漳州货物经过海沧港、嵩屿港出洋的陆路要道,也是角嵩铁路的所在处,千百年来熙来攘往。
这两条大道,几乎串联起了海沧的全部村落,与漳州龙池开发区比邻而立。尽管如此,海沧青礁村却并不如它所处的位置这般风生水起。“这里是海沧最早有人居住的村落之一,村民善良淳朴,长期勤勉生营,因而村貌保持得很自然、稳定。”村中海沧中心小学的退休教师颜老先生告诉记者,青礁村主姓氏为颜姓,史上风云人物辈出,不仅有“开台王”颜思齐,还有24个进士,最高任吏部尚书。青礁村民同时又谦和淳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走在青礁的田间,随处可见溪流绕着清潭缓缓潺流,一如这座村落的温润绵延。村里的老人说,千百年来,青礁人海边养殖、山上采石,劳作不息。如今,一座厦漳跨海大桥的飞架,让他们又有了新的期盼。
千年缘脉同城期盼
日头微斜,一位白发老者漫步村道,眯起眼睛望着逐渐成形的厦漳跨海大桥。记者得知,老人姓王,系漳州白礁村人,已年过古稀。王老伯告诉记者,桥身横贯村落,一侧是厦门青礁,另一侧是漳州白礁。
老人喜欢穿行在两村之间,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欣赏着大桥之美。2008年11月17日,大桥正式动工以来,村里男女老少的目光就一直聚焦在那仿佛要腾空而起的庞然大物身上。“这座桥全长11.7千米,比海沧大桥要长一倍,想想就很激动。”颜永春告诉记者,村民都知道大桥那头的海门是一座幽独的岛屿,风景秀美。
上个月,海沧青礁村正式完全交地,全村涉及跨海大桥工程的99户,101栋房屋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完成。村民们的支持,为这座“期盼之桥”更添加了新的重量。下个月,大桥预计将合龙,年底有望实现通车。
在颜永春的带领下,记者看到了两村交界处保留的清代界碑,碑刻于光绪年间,当时青礁村隶属漳州府海澄县,白礁隶属篮球比分直播:府同安县。碑上文字清晰可辨,记录着厦漳泉的“前世之缘”。一旁还有一座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碑,常有村民对着上面的文字仔细辨读。
古时“冤家”
现今“一家”
记者从青礁村的老人口中得知,青礁白礁两村历史上却并不如现在所见的那么和谐,两家不是“兄弟”而是“冤家”。由于两村紧密比邻,从封建时代开始,历来争夺“领域”的纷争不断。“很久以前,两村的村民时常打架。”青礁村的颜老师说,“如果村内女子嫁给白礁人,会被认为‘下嫁’”。
幸而,村民们的“冤家回忆”,已经十分遥远了。如今,青礁白礁已经是交流最密切的两个村庄,一年一度的保生慈济文化节,厦漳两地连同台湾两岸三地轮办,是时两村之间香火往来,热闹非凡。此外,两村新一代的年轻人,早打破了顽见,相互往来合作、经营生意,通婚也成了顺理成章的常事。
记者采访的当晚,青礁村委会邀请漳州龙海剧团的演员们到村内戏台表演,引得阵阵喝彩。村干部告诉记者,两地这样的交流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接下来“三城变一城”,青礁的人气将会更加旺盛。记者|陈天笑袁晓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两艘新艇列编厦门边检总站2025-01-11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