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0多年风雨的洗礼,漳州蔡福美鼓铺以其讲信用、重质量、鼓声纯正、美观耐用的风格在漳州乃至福建制鼓界独树一帜,历久不衰。
解放后,漳州蔡福美鼓铺也经历了和许多老字号相同的命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蔡福美鼓铺参加了漳州乐器社,还从事生产鼓,仍使用蔡福美商标。1980年,改革开放后,已是古稀之年的蔡福美鼓铺第十一代掌门人蔡龙潭为重振祖业,带着自己的儿子蔡文通、孙子蔡志强、蔡志雄,在青年路自家房子里,重新挂起蔡福美招牌,做起鼓来。他们为自己的鼓铺注册了“蔡福美”商标,保护和弘扬祖业。
2003年,蔡文通的两个儿子在漳州石亭开发区买了一块10多亩的土地,建了厂房,成立蔡福美工艺品有限公司。大儿子蔡志强主管销售,小儿子蔡志雄主管生产。他们引进机器设备,雇佣80多名工人,从事皮鼓加工制作。为了保证鼓的质量,他们沿用传统的技术,还将一些制鼓工序分别教给工人。
如今,蔡福美工艺品有限公司每年都有几千只皮鼓远销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鼓的生命周期较长,一般一只鼓可用上三四年,尽管蔡福美生产的鼓销售范围广,知名度高,销售量并不是特别大。如今的蔡福美工艺品有限公司除了生产皮鼓以外,还兼营家具加工,以此努力将祖辈创立的老字号延续下去。
蔡福美工艺品有限公司展厅中有一面制于1908年的龙船鼓,就是九十多年前,蔡福美鼓铺第十代掌门人蔡宽裕先生的作品。当年的蔡宽裕先生以自己一生的辛苦取得了闽南“制鼓师公”的雅号,也以此养育了家中大大小小的孩子。
眼下“蔡福美工艺品有限公司”是由“蔡福美”现任的第十三代蔡志强先生掌门。
蔡志强先生制鼓,坚持“好的技艺还要有好的心态”,光是晾干鼓身用的木材防蛀至少就要花一周时间,每一张鼓皮用脚踩踏弄软鼓皮也要六小时。他说,他做鼓追求“九十年后声音不变”;而传统工艺最大的成就就是被外界称为“师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