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为民间口传文学,它是历代劳动人民以口耳相授方式流传并继承下来的。闽南话童谣的起源、沿革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但从福建地方典籍中记载着唐代福建观察使常兖州曾看到闽地民间流行着《月光光》的童谣。这首《月光光》童谣与今天闽南各地流传的《月光光》童谣,虽然文字或多或少做了改动,但主题和结构十分相似。由此可见,闽南童谣的历史源远流长。明朝中叶以后,随着闽南人大批过台湾、下南洋,闽南童谣也随之传播到台湾、南洋。
闽南童谣以闽南方言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流行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华侨华裔的居住地。它大多是历代闽南百姓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用闽南方言复杂而富有音乐美的韵语和平仄节奏创作,并在传唱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而成的。是老百姓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闽南话童谣从内容可分为时政(如《拍日本》)、育儿(如《摇啊摇》)、游戏(如《拍手歌》)、动物(如《小蜜蜂》)、植物(如《果子歌》)、知识(如《一二三》)、民俗(如《围炉过年》)、趣味(如《阿不倒》)等类。从形式上分,有摇篮曲(如《唔唔睏》)、叙述式(如《和顺歌》)、问答歌(如《草蜢公》)、连锁调(如《白鹭鸶》)、谜语(如《一点一划长》)、绕口令(如《铜钉钉铜版》)等形式。从表演上看大体有念谣(即口头朗读或吟诵)、唱谣(将童谣配曲来唱)、戏谣(在做游戏时念童谣)、舞谣(边念童谣边舞蹈)等种。
闽南童谣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是帮助儿童学习语言、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传唱,方言的流失和危机也使得童谣渐渐远离了少年儿童。另一方面,台湾当局提出“台语不是闽南语”,企图把台湾的闽南文化,包括闽南童谣,从整个闽南文化中割裂出去,以达到“文化台独”的阴谋。这就使得抢救、传承、推广闽台童谣,不仅具有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而且是增进两岸民众了解、认同,争取台湾民心,促进祖国统一的深远意义。另外,闽南童谣逐渐流失,许多生动活泼的童谣尚无收集、整理,后继乏人。因此,必须要有历史的使命感和积极抢救的紧迫感,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抓紧抓好闽南话童谣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