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宋以降,中国的海洋时空大大拓展,以致到了今天,已有三千万以上的华人久居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五大洲。也因此,昔日“人面鸟身”或“四海龙王”形象的海神已承载不了如此宏大、丰富的海洋事业的精神需求,妈祖成为了中国海洋开拓的精神旗帜。
妈祖与海神
综观妈祖的神话传说,其中有不少降妖魔、平海寇的故事,反映其疾恶如仇、不畏凶暴的刚毅性格,也寓意着中华民族惩恶扬善、维护社会正义、追求国家安定的文化品格。妈祖的征战故事没有丝毫无故杀戮、殖民侵略的内容,而是突出除暴安良以求社会和睦的人文主题。意味深长的是:在妈祖相关神话传说中,即使原本是危害一方的妖魔,往往被妈祖用智慧收服,成为造福人类的善神。因此,妈祖神话传说的基质是和平、和睦、和谐。
“从女神诞生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道的文化因子,但主流是‘孝亲’与‘助人’。”博物馆李馆长表示,“孝亲”与“助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健康基因,妈祖的种种“救海难”的神奇传说由此演化而来。尽管妈祖的生平传说没有事关军国大计的丰功伟绩,却都是与渔民、船员、水手生命攸关的海上故事,如此成为他们须臾不能离开的海上守护神。
“妈祖神话传说中有不少庇佑中国使节的渡海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与外国的友好交往。”李馆长称,妈祖神话传说中还有显灵救外国海员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建立大同世界的和平理念。
妈祖与海洋文化
有人说,欧洲是海洋文明(即蓝色文化),中国是大陆文明(即黄色文化)。其实,当我国的妈祖文化产生,保佑祖先远渡印度洋经商的时候,在欧洲大陆的江河里还少有船只航行。
妈祖的原型林默傍海而生,在大海的哺育下成长。自幼“资慧颖悟”,豪气勇敢,乐善好施,精于航海。其生,为救海难而生,16岁便可“飞渡大海”,“多于水上救人”;其死,因救海难而亡;宋雍熙四年(987)“升化”后,又成为“司海之神”。据《日下旧闻考》载:“宋徽宗宣和间,路允迪使高丽,八舟溺其七,见妃朱衣坐桅上,舟藉以安。归闻于朝,赐祠额名顺济。”以后神绩显赫,海内普遍祭祀之。自宋代妈祖文化诞生以来,历经千年而兴盛,传承至今,是海洋文化的重要流脉。
元代臧梦解《直沽谣》描写了海漕的险恶:“沓沓东入海,归来几人在?……风尘出门即险阻,何况茫茫海如许!去年吴人赴燕蓟,北风吹人浪如砥。”“今年吴儿求高迁,复祷天妃上海船。北风吹儿坠黑水,始知溟海皆墓田。劝君陆行莫忘莱州道,水行莫忘沙门岛。”(载自《天津县志》)当时,在没有其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妈祖便成为海上的保护神。
开展妈祖文化研讨
妈祖海上保护神的诞生,“是海洋交通文化的直接产物,其信仰的发展最终又以宗教的形态对海洋交通文化产生影响。”在海外华人社会里,地缘、血缘、业缘是华人之间聚落、联络、团结、互助的纽带,而对神明繁多冠全国的闽南人来说,“神缘”在其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石狮市三面临海,67.7公里的海洋线,拥有众多港口、港湾,为妈祖文化的生存提供了沃土。”记者了解到,第七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期间,我市将举行闽台妈祖文化研讨会,进一步深入研究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紧密联系。“我们今天研究妈祖文化,强调的是她所具有的文化遗迹的史料价值和信仰内涵中所蕴存的积极向上的民族传统精神。”李馆长表示。(记者 林富榕 见习记者 周小青 通讯员 李国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