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东石镇嘉应庙每年都举办数宫灯活动,对这个密切联系两岸的灯俗进行传承、发 展。每年都由嘉应庙董事会邀请台湾乡亲组团回乡参加灯俗传承活动,一年比一年来人更多、更热闹,两岸的交流也一年比一年密切。
晋江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从东石坐帆船,一昼夜便可抵达台湾。明代以前,就有东石人到台湾谋生。明嘉靖年间,去台人数渐多,移民开山拓海,垦殖新区,并以故乡 村名为聚居地命名,如东石、布袋嘴等等。晋江东石有座嘉应庙,奉祀宋代魏了翁祖孙三代圣贤“三公爷”,俗称“三公宫”。迁台的晋江东石人将“三公爷”分灵 过海,在台湾建庙供奉,现在台湾有20余处嘉应庙分炉。
东石数宫灯活动从每年正月十三开始,为期三天,闽台两地东石人上一年新结婚的新郎官把新娘陪嫁的宫灯挂到“三公宫”里。正中挂着一盏公共大红绣球灯。元宵午 夜时分,各新郎官齐集“三公宫”,在主事者通报当年台湾及本地的宫灯数共庆两岸人丁兴旺后,就开始举行数宫灯活动的重头戏“卜灯”:新郎官们在“三公爷” 座前掷茭杯,掷得杯数最多的人,大放鞭炮,用大红甲吹把大红绣球灯迎回家。随后,其他人也将各自的宫灯迎回家挂在新房内,祈求“三公爷”保佑婚姻幸福美 满,早生贵子。
在晋江东石挂宫灯时,台湾的东石乡亲提前派人于正月十三回乡祭祀“三公爷”,把代表过去一年内台湾东石乡亲新婚的宫灯数带过来,再把故乡的宫灯数捎回去,两 地互报宫灯数,共祝子孙兴旺。台湾乡亲代表也参与“卜灯”,若掷得大红绣球灯,十六日得专船送回台湾,本地则必须出动“蜈蚣阁”欢送。
闽台东石元宵灯俗见证两岸民俗相同、神缘相通、血脉相连。历史上晋江东石人跨海迁移,他们的子孙后裔不忘祖宗的摇篮祖地,在大陆的东石人也不忘隔海相望的亲 人。这种世代相续的元宵十五灯俗,既是两岸东石人希冀家族繁茂、子孙昌盛的传统心理的热切反映,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自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闽台东石灯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蔡永平和董事长苏文锦、副董事长蔡长恒、蔡崇禀及其他董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传习所的 选址也已经确定,他们花90多万元在嘉应庙旁购下了一块地,虽然建设的资金还没有着落,但毕竟是迈出了实在的一步。蔡永平说,随着两岸交流的日趋密切,特 别是每年过来参加数宫灯台湾乡亲的增多,他一直希望这个活动的规格能够得到提升。他说,像厦门的“9·8”贸洽会,最早也只是厦门市自己主办,但现在已经 成为一个国家级的活动了。嘉应庙的董事们都希望,这个联系两岸民俗的活动,也能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不断提升规格,让其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另外一个让他们 挂心的事情就是嘉应庙处于老城区的老街内,交通和停车都成问题。这个问题要解决,涉及老城区的改造,是一项大工程,目前还只能是一个远期的愿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