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乌乌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一曲曲耳熟能详的闽南民谣,不仅是许多篮球比分直播:人故土记忆的一部分,也是闽南历史文化、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近日,记者见到华侨大学退休教师陈增瑞辑录的《晋江民谣百首》。这本书收录了近百首闽南民谣,再现了昔日晋江安海地区社情民风。
表达心愿
唱着民谣祈福
陈增瑞是晋江安海人,他对晋江的民俗颇有研究。“安海民谣既有优美动人的音韵,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闽南文化的耀眼明珠。”为了挖掘这份文化遗产,陈增瑞全面收集、精心挑选安海民谣,在语音上遵循民谣的特点,以白话为主,辅以书面语。书中绝大多数民谣是在安海民间流传的,主要反映安海地区的历史文化、时代生活、风土人情等。
《唆啰嗹》作为该书收录的一首民谣,表达了当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每年端午节,晋江安海古镇都会举行热热闹闹的“采莲”活动。“采莲”并非真正采莲,而是一种踩街活动。人们敲着大锣大鼓,装扮成铺兵、家婆等角色,抬着龙王头,挨家挨户驱灾避邪。队伍行进间不断反复咏唱《采莲曲》,由于该曲每句歌词都以众人合唱的“嗦啰嗹啊伊嘟啊啊咧,咧啊去咧”结束,因此又名《唆啰嗹》。
“五月算来人爬船啊,龙王生啊,唆啰嗹啊,唆啰啊伊都啊啊咧,咧啊去咧……”伴着《唆啰嗹》的民谣,“采莲”队伍挨家挨户祈求平安,安海古镇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再现场景记录民俗活动
“跳火囤,火拉轮。公担金,婆担银。”民谣《跳火囤》,反映了晋江民间除夕夜跨火堆的习俗。除夕夜,晋江民间盛行跳“火囤”。相传,古时有一种怪兽叫“年”,头长独角,面目狰狞,每到年底就要出来吃人。为了防御,一到天亮人们便聚在一起,点燃篝火,火堆上投放竹子或带刺的草木,噼噼啪啪的爆裂声,使“年”不敢靠近。
跳火囤一般在日落傍晚时分进行,先由家中老者点燃厅堂大红烛,上香后即把“采尘枝”(过年打扫庭院用的草扎卫生工具)拿到大门口,添上一捆干地瓜藤,顶上放些“火囤刺”(带刺的草),火囤叠好后即点燃,男丁按辈分逐个跨越火囤,先从外跳入厝内,再从内往外跳,而后东跳西跳,边跳口中边念着歌谣,跳完燃放鞭炮。待火囤火焰临熄灭时,老一辈的女人一手拿“瓦筒”,一手拿火棍,把火灰装进“瓦筒”拿进厝内,边走边念吉祥语。这种跳火囤的年节民俗活动,表达了人们辞旧迎新、追求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至今在晋江一些农村地方还存在。
传承文化折射风土人情
月夜的户外是孩童与成人欢聚娱乐的最佳场所,明亮的月光唤起了人们无数的灵感和无限的遐想。《月娘月光光》是孩子们最熟悉、最喜爱的歌谣,“月娘月光光,阿公掘菜园……”伴随着闽南孩子度过许多个快乐的夜晚。
华侨大学陈允敦教授认为,闽南民谣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它是闽南文化寻根的一块活化石,其发生发展和宗教文化也有着亲缘关系。同时,闽南民谣无论是词汇、方音、方韵,还是基本曲调,对于南戏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特殊的贡献。
闽南流传下来的民谣将山水、树木、房屋、动物、气候等融为一体,或描述幼儿游戏,或刻画年节喜庆活动,或表现田园风光、生活习俗,充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互动、融洽、和谐,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闽南民谣的传唱,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从中感受到祖先代代相传的生活背景、历史轨迹与文化内涵。
相关链接
部分闽南民谣
《跳火囤》:跳火囤,火拉轮。公担金,婆担银。担入厝,箜箜富;担入厅,好名声;好做人;担阿无埭下,放入灶厨脚下。
《月娘月光光》:月娘月光光,阿公掘菜园,菜园掘松松,阿公欲种葱。葱无芽,欲种茶,茶无花,要种瓜,瓜无子,掠着一只大猫鼠,阿公气甲欲要死,阿妈叫伊返去种木耳。
《天乌乌》:天乌乌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旋鰡鼓,依哟嗄都真正趣味。阿公仔要煮咸,阿妈要煮淡,俩人相打弄破鼎,依哟嗄都啷当叱当枪,哇哈哈。阿公仔要煮咸,阿妈要煮淡,阿公仔要煮咸,阿妈要煮淡,俩人相打弄破鼎,依哟嗄都啷当叱当枪,哇哈哈。
《羞羞羞》:羞羞羞!未见诮,人插花,伊插草,人抱婴,伊抱狗,人未嫁,伊先随人走,人坐轿,伊坐粪斗,人困红眠床,伊困屎学仔口。
《数字歌》:一的炒你葱,二的炒你菜,三的锵锵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将军,六的人子孙,七的七娘妈,八的人的仔(儿),九的狗奴才,十的抓去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