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噱头”免不了争议,却恰恰是周之光的有意为之。“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把那段历史、那种为祖国和信仰甘愿牺牲的精神真实地展现给现在的年轻人。《麻雀》作为主旋律,我们不想高‘浓度’灌输,而是希望以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让他们在接受这些年轻革命者形象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也有所收获。”周之光说。
在《麻雀》编剧、小说原著作者海飞看来,起用“高颜值”“小鲜肉”虽离不开商业上的考量,但也很切合历史。该剧背景是孤岛时期的上海,当时参与谍战的很多革命者就是20多岁的年轻人。“如果换成一些‘老戏骨’或者看上去四平八稳、足智多谋的熟男熟女去演,反而在年龄上并不相称。”海飞认为。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年轻演员的表现可圈可点,并且剧中人物形形色色,每个都有自己的性格,克服了以往主旋律作品正面角色过于高大上、反面角色脸谱化的问题。
“90后”在读医学研究生张姝就表示,之所以喜欢这部剧的热血爱国,也是缘于该剧并没有把革命者“神化”,让人更觉真实、没有距离感。
谍战是一个舞台
黎明前的潜伏波诡云谲、扑朔迷离、机关重重、紧张刺激,在海飞看来,谍战剧就像一场“通关游戏”。
为了让剧情足够好看,海飞在《麻雀》中设计了超过10个桥段,并一反谍战剧的“常态”——主要解决一个问题,在《麻雀》中加重了对“两难”的处理,也就是说,要想解决一个难题,一定会有另一个难题出现,让人措手不及。“但凡观众能想到的一定是不精彩的。”
除了“两难”,海飞还采用了倒叙的方式,把难题的解决方案放在剧中角色的“回忆”中,当观众跟着剧情发现无路可走时,“回忆”中的剧情反转又让人豁然开朗。
并且,与以往创作所不同的是,《麻雀》中的“职场戏”和“情感戏”很重,这也是海飞试图带给谍战剧的突破。“好剧要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这就要求剧本创作的代入感要强。谍战只是一个舞台,《麻雀》实际上讲的是生活、是人,更更重要的是人性。”
不得不说,《麻雀》在人物塑造上有颇多用心之处,剧中人物往往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却因立场不同而展现出人性之复杂,很多配角的刻画更是令人称道。
比如,毫无背景却在人际复杂、眼线众多的行动处游刃有余的柳美娜,仿佛就是每个人的职场中都不可缺少的那个无所不知的“八卦姐”;平时嬉皮笑脸、散漫惯了的扁头,骨子里却是个讲义气的人,关键时刻极力“护主”。对此,有媒体评价:“行动处里的办公室政治比盗取情报的桥段设计得高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