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省开了一次戏曲创作座谈会。提起省级、市级院团,与会专家你一言我一语,评价得不亦乐乎。但谈到县级剧团时,专家的反应出奇一致:唉声叹气,顾左右而言他。原因何在?县级剧团发展面临的问题太多了。
因为工作关系,笔者经常接触县级剧团。每次与剧团负责人见面,笔者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会听到很多成绩,更会听到很多牢骚和问题。甚至听说,在个别地区,文旅局局长都躲着剧团团长走,因为一见面,团长就“缠着”局长解决问题。
县级剧团难。难在什么地方?
从外部来说,伴随着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可供消遣娱乐的方式也更多元。以前在乡村,人们干活累了就盼着看场戏,因为没有别的娱乐方式。现在,大家人手一部手机,还有文化大院的图书或锣鼓,在农村,演戏的市场小了。这些年,国家重视文艺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出了一系列帮扶举措,但也要看到,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县级层面,对剧团的帮扶政策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落实到位。
就内部来看,因为政策落实不到位,待遇不好、工作辛苦、前途不明,导致县级剧团在民众心中地位下降,戏曲院校毕业生迫于生存压力也不想到县级剧团工作。更棘手的是,一些县级剧团因多年积累的问题,导致内部管理跟不上。新人进不来、老人演不动,新剧排不出、老剧拾不起……
很多县级剧团负责人非常有想法,但实施不了,因为包袱太重,既包括上级领导的“指挥”,也包括院团部分员工的掣肘。相关方面有必要梳理一下账本,明确县级剧团的定位,不能任由县级剧团萧条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英国风俗禁忌有哪些?英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盘2018-04-0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