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曾说一门手艺的消亡,就代表着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消失。
手艺人的坚持,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守护。
60岁的贾茂田是金属丝编非遗项目的第三代传承人。
在他的手中,一根根金属丝可以幻化为形态各异的动物、外形逼真的车辆、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等。
他的所有作品都是自己设计的,只要是他脑海里能想到的创意,他就要琢磨着编制出来,有的时候为了实践一个想法,贾茂田会彻夜不眠地研究,但用他的话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觉得累”。
1
传承
贾茂田出身于一个匠人世家。爷爷是山西人,清朝末年,因铁丝编制鸟笼、灯笼技艺高,被点名制作北京故宫的宫灯,每年从腊月到正月都在忙碌编灯笼、糊花灯。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做手工艺,到了约定的时间,爷爷便把编好的宫灯赶着毛驴车送到指定的宫里。
父亲也是手工艺爱好者,用铁丝编一些铁丝龙、鸟笼、簸箕、筛子、笊篱等为此而生。
1996年,下岗的贾茂田开始自谋出路求生存,他与父亲学起了金属丝编技艺,正式传承祖辈留下来的技术。
因为从小在爷爷、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很快就将祖辈的技艺学到手。
1997年,他带着所学技艺闯北京。
2
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祖辈们编制的作品在市场上逐渐被淘汰,要想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自己生活有所改变,创新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
在创新的路上,材料也是贾茂田需要考虑的,祖辈时用料都是铁丝和普通的铝丝,到他开始创作时,市场上已有了五颜六色的铝丝。
不论是铁丝、铜丝还是铝丝,在他手中都被当作了艺术品,而他的丝编无需精细的材料,寥寥几下轮廓勾勒,便可将普普通通的金属丝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贾茂田可以用彩色的铝丝惟妙惟肖地编出十二生肖、各种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等。
贾茂田称,这些作品没有上百次的失败是做不出来的,制作过程中两大难点就是这些作品不能焊,也不能粘,那样会破坏美感。
因为懂美工,每件作品要讲究尺寸大小的比例,色彩搭配,动物的还要讲究其神态,编一件大件如孔雀要6-7天,小件如自行车要一个多小时!这些作品放在水里不会生锈,在灯光下流光溢彩!
3
发展
贾茂田在北京的十多年里,他的金属丝编技艺是众多北漂手艺人中独树一帜的。
一根细长的金属丝,在贾茂田手中拉、扯、转、拧,只需十多分钟,一件微型自行车工艺品就完成了。从车轮到车把、脚蹬,只是火柴盒大小的物件,精致逼真。
当时,善于观察的贾茂田发现了商机,他将具有北京特色的黄包车打造成了精巧的丝编手工艺品,而制作这个“小玩意儿”至少需要一天时间。
至今,金属丝编黄包车依然是贾茂田最畅销的工艺品。
近期北京那边定了500个金属丝编黄包车,现在贾茂田除了随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参加非遗文化宣传活动,便在休息时加班加点的赶制金属丝编黄包车。
贾茂田称,下一步想把我们蒙古族文化体现到作品中,现已尝试并做成了蒙古马。下一步准备编蒙古包,蒙古族的勒勒车、蒙古耙子,还有蒙古族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具,我要研究,现在正在着手准备这方面的资料。
每创作一个新作品都要在贾茂田大脑里想无数遍,先把它画下来,再琢磨怎样让它立体感强且生动。当经过反复实践终获成功后,他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高喊“我成功了!”
4
使命
在初学金属丝编时,贾茂田更多的是以该项技艺谋生。
如今年不仅经济上有所收获,他也获得了各项殊荣:篮球比分直播:改革开放四十年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荣获北京政府文化局颁发《金属丝编和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现在是内蒙古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常务理事。呼和浩特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也是新城区,玉泉区,赛罕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金属丝编手工艺品被内蒙古展览馆收藏。金属丝编“蒙古马“评选为二等奖。
贾茂田对金属丝编技艺有更深刻的认识,传承非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非遗不只是一门技艺,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是一个民族世代千年祖辈们的智慧和勤劳、伟大而不朽的丰碑。
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贾茂田有了荣耀和使命感,在响应国家号召,他将自己的手艺搬进大学、中学、小学的课堂,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金属丝编技艺。
贾茂田坚信,在非遗的路上,他将永不告退!(内蒙古晨报 记者胡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英国风俗禁忌有哪些?英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盘2018-04-0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