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和发展
万木林初称“万木园”,又叫“万木山”,原地名为建安白塔龙津大富山,现为建瓯房道乡漈村所辖。早在十四世纪中叶,万木林的形成史曾有过文字记载,并有“万木图”,但均已失传。现存历史文献有明朝永乐年间少师胡广 (1369~1418)所作《万木山记》,明太师杨荣(1371~1440)所作《万木图事实记》两篇。此外,明《嘉靖建宁府志》,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建安县志》和民国十八年刻本《建瓯县志》等志书,以及清道光七年刻本《东杨宗谱》均有不同程度记载、刊辑和转录。
据嘉靖《建宁府志》记载,万木林乃 “元季邑人杨达卿出资种树……里人德之,因名万木山”。杨达卿,建安人,生于元朝大德九年(1305年),卒于明初洪武十一年(1378),他在元末政局动乱,义军四起之中度过了大半辈子。在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8年)“岁值大歉,乡人乏食”;本地富绅杨达卿,以“有能植杉木一株者,偿粟一斗” 的办法(见《万木图事实记》),募集乡民在其祖坟所在地大富山种下一片杉木林。因此《东杨宗谱》中有“募民树木于先茔大富山,即今之万木林也”的记载,后来,杨达卿之孙,明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少师杨荣,又写下万木林杉木生长的情况:“逾数载,山木长茂,望之蔚然、阴翳扶疏,井然布列”。杨荣还记述因建造和维修“桥梁、学舍、寺观、神祠”的需要,万木林曾一度遭受砍伐,重又复苏的情景:“旧木殆尽,萌孽之生又复繁密,盖不可计数”(见《万木图事实记》)。
万木林于1399年(杨荣中举之年),即被杨家看作风水林加以封禁和保护,历代以来,借助于杨荣的高官显爵及其子孙贵盛的权势,万木林载入方志宗谱,受到官方的承认和封建宗族的保护。以后逐步扩大“封禁”的疆界。由于时代的变迁,世族的繁衍,万木林的权属化为杨氏全族公有,但“只有保护之责,没有利用之权。”历代相传,铸成规范。但万木林某些地段的权属,历史上曾有过争议,清乾隆时代出现过异姓者“盗伐栀木”。的诉讼。几百年来,随着杨氏家族的兴衰,万木林也交替发生着禁与失管,经历了漫长岁月。
民国时期,建瓯县长曾勾结地痞盗伐万木林的楠木,严重地破坏了万木林的森林资源。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万木林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早在1954年10月中央林业部第七次全国林业会议已明确划定万木林为森林禁伐区。但是,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1958年炼楠油、樟油、伐除万木林中部分高大楠木和樟树。“文革”期间,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社会上乱砍滥伐成风,万木林又一度失管,受到一定损失。1976年后,建立了管理机构,制定“管理条例”,才刹住滥伐之风,切实加强了这一重要自然遗产和林业科研基地的保护工作。
长达六百多年的封禁保护,使万木林群落发生了自然演替,导致了派生群落(杉木林)的退化,原生群落(常绿阔叶林)的复生。万木林从杉木林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中的进程演替。即从群落类型比较简单的、稳定较差的杉木向着比较复杂的稳定性大的常绿阔叶林发展。其演替规律为杉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最早由于修建寺庙、桥梁、房舍,万木林的杉木林屡遭采伐,“旧木殆尽,而荫孽之生又复繁密。”这实际上成了多代萌芽林,地力衰退,杉木长势变劣,在林相残破的废弃林地上,首先侵入的是马尾松和阳性阔叶树种,逐渐形成以阳性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万木林内至今仍保留有高大的马尾松和枫香、紫树、酸枣等阳性阔叶树种,它们居于林冠上层。但针阔叶混交林仍属于稳定不高的演替阶段。由于长期人为封禁,较少受到外界干扰,林内郁闭度不断增大,改变了林内的环境条件,使多数阳性树种得不到充足阳光而渐被淘汰。而周围原生群落中耐阴树种逐渐侵入,而定居下来,最后发展成林相复杂,林龄不一,高度郁闭,季相稳定的地带性顶极群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根据有关资料考证分析,可以断定当年万木林曾经是一片人工杉木林,但查林内高大樟楠类的树龄,均达600~700年,又不能绝对排除原有混种阔叶林的可能性。
主要植物群落
万木林因为受小地形和地势及局部土壤条件的影响,植被分布有所差异,根据群落外貌结构特征,树种种类及生态环境,基本上可分三个主要植物群落。
(一)黄樟+光楠+楠木——观音座莲群落 本群落位于“万木林”中下部,分布面积较小。所处坡向东北,坡度30°—60°,相对海拔20~140米,附近的母岩为片麻岩,坡积母质,地下水位较低,林下枯枝落叶层盖皮不大,分解能力不大,土壤能力中等,土壤呈微酸性,山地土壤,土层剖面深厚达150厘米左右,含石砾较多,地质较松、潮湿,腐殖质的含量少,厚度只3厘米左右。 整个群落植物种类较复杂,乔木层之主要树种,有黄樟、光楠、楠木、拉氏栲、栲树;处于亚层的有杜英、猴欢喜、薯豆,台湾冬青、厚壳桂、肉桂、鄂西红豆树、观光木等。在海拔40米以下的局部地方,肉桂、木荷则占主要优势。从外貌上看,樟树是群落主要优势树种,长势十分高大,一般高度都在24~30米,胸径 40~80厘米,最大的黄樟胸径181厘米,树高约34米,树龄约在6百年以上。树内树冠相当郁闭,总盖度在90%左右。灌木层中,杜茎山占明显优势,但大部分长势矮小,成草本状。处于2米高度左右,大多为上层乔木的更新幼树及山茶科、茜草科、灰木科的小灌木。草本植物主要以蕨类为主,盖度不大,约5%。分布在阴湿的水沟两侧,山脚洼地多出现观音座莲,多穗金粟兰、玉叶金花、毡毛石带等;而坡地则多出现狗脊蕨、金粟兰、虎尾蕨、凤尾蕨等。主要藤本植物有南五味子、瓜馥木、野木瓜、信筒子、崖爬藤、飞龙掌血等。 由于古木繁多,密度大,整个群落卫生状况较差,壳斗科的拉氏栲、卡氏栲、栲树等病腐、风折较严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英国风俗禁忌有哪些?英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盘2018-04-0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