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大夫第
黄氏大夫第是黄峭第三房郑氏第十九世孙黄映璧的宅第。该门黄氏自雍正至嘉庆间祖孙三代均诰封为大夫,谓为"一门三大夫"。黄映璧为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奉直大夫、直隶州五品知州。黄氏"大夫第"号"大东家"。位于镇区北门的黄氏"大夫第"共有三座院落,分别位于和平主街东西两面,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街东两座并列相联,坐东朝西,后宅原有花园和戏台,令人感到缺憾的是,戏台已被拆除。和平民居建戏台在21世纪还只发现这一例,绝无仅有,实属罕见。街西一座,坐西朝东。黄氏大夫第主院落建筑技艺精湛。砖石构牌坊式八字门楼,砖雕精美,富丽堂皇。四幅主画面采用粗犷的写意技法,雕刻了梅、竹、松,锦鸡、鹤等物,谐喻"松鹤延年"、"富贵长留"、"竹报平安"、"锦绣美满"。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主合院为三进二厅,正厅为一厅三天井,均三开间,南侧有护厝。房子为穿斗式构架,大式作法,木构件小巧细致,瓜柱、月梁、雀替、花窗、隔扇的雕饰精美,栩栩如生。花窗除了雕刻精美的花草外,还雕刻了蝙蝠和鹿。蝙蝠象征"福",鹿象征"禄",充分表现了主人祈求福禄的美好心愿。这里的天井,采取暗沟排水,水漏设计成铜钱状,且雕凿精细,蕴含"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
廖氏大夫第
廖氏"大夫第",又号"廖健顺",建于清同治间,为朝议大夫、四品衔广东候补通判加三级的廖传珍宅第。此房廖氏晚清时祖孙三代"一门四大夫"亦儒亦官亦商。廖氏大夫第共4座院落,占地2000余平方米。临街两院落三进二厅三天井,前店后宅。位于西门的两座坐东朝西,主院落三进二厅二天井,另一院落为单进厅。西门廖氏大夫第主院落三进二厅,面积500多平方米。大门有些斜,取的是正西方向,是廖氏大夫第的特点之一。主院落的第一进在主门楼外,且仅在两侧建廊楼,楼上为书房,名"课子楼"。门楼仅有少许砖雕花草图案,简朴无华;门额镌刻楷书"大夫第"三个大字,遒劲有力。"课子楼"的雕饰题刻及楹联书画俱精,文化内涵丰富深刻,为上乘的艺术佳作,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其建筑吸收西方建筑文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标志和见证。南侧廊楼的一株古柏,是建廊楼前就有的。建房时保留古树,让其穿屋而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强调天地自然、时空与人事的和谐,注重环境协调和生态保护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上的体现。一首题为《穿房柏》的诗写道:"根扎雕廊下,干穿房顶荫。雕廊颜色老,虬柏绿犹新。"这是对穿房柏真实的写照。厅堂上"贤孝可风"的牌匾是清代晚期邵武府正堂朱锡恩褒奖廖德昌的儿媳、廖玉堂的妻子付氏宜人的。付氏宜人是一个贤良、讲孝道、热心公益的人,是一个公认的贤妻良母。门朝西的廖氏大夫第临街的院落,三进二厅三天井,前店后宅。房屋穿斗式构架,三开间。瓜柱、门棂、花窗雕刻花草图案、历史故事。窗雕有二十四孝中王祥"卧冰求鲤"、黄香"咨蚊饱血"和"孟宗哭笋"的典故。除此之外,还雕刻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如萧何月下追韩信、关羽在华容道放曹操的故事。这些雕饰,技艺精湛,人物传神。
谯楼
和平古镇现存东北两座谯楼。东门谯楼是三重檐歇山式,而其他三座谯均是两重檐的。东门谯楼,门洞用石条砌成,墙体用大块的卵石筑成。城墙脚下的这块"禁止搬运、保固地方"的石头,是和平"旧市三禁碑"之一,为清代设立。由于当时社会地主少、农民多,农民每次把收成的大部分上交给地主,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上涨,地主就把大部分的粮食外运到邵武城关或福州,造成产粮地变为缺粮地,农民面临饥饿的威胁,因而设此碑,并轮流放哨,规定所有私自外运的粮食都必须没收或低价收购,因而它起到维护当时的粮食市场的作用。北门谯楼,当地人称"武阳楼",因它对面的山叫武阳山,清同治年间翻修过。城门的门洞用条石砌成,比东门门洞高大。城门两边各保留了一段用鹅卵石筑成的明城墙,鹅卵石上长满青苔,漫漶的缝隙间长着青青野草,四季皆有野花开放,充满了诗情画意。风雨谯楼,见证百年夕阳烟雨;古朴城门,迎送多少古镇喜忧。谯楼走过的是悠悠岁月,形容虽然残破斑驳,留下的却是耐人寻味的古镇历史。
郎官宅
位于古镇主街西侧的郎官宅,为现存二座郎官宅中的一座。这座郎官宅,门面朴实,砖雕窗户却精美无比,寓意深刻。窗棂用青砖精雕细刻而成,分别刻了琴、棋、书、画四样东西,充分彰显了这家主人――清光绪年间的书法家杜林光的艺术品味。
"恩光"宅
"恩光"宅位于古镇北门,此宅门楼用青砖建成,砖雕少许,朴实大方,"恩光"二字就刻在门额的青石板上,笔画苍劲有力。"恩光"宅有两大特点:一是大门朝北,在和平极其罕见;二是厅堂不在天井后,而在天井旁边,与其他的古民居厅堂在天井后不同。
"谢氏粮仓"
位于南门的"谢氏粮仓",又名"谢氏庄仓",为清中期建筑,外观为斗砖封火墙封闭的四合院式,风火墙有明显的徽派建筑特点,占地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粮仓木制,仓底板距地面20-30公分以防潮。粮仓大部分保存完好,是一处罕见的古代庄园主粮仓。
旧市义仓位于古镇东。早在明代,和平即已建有义仓。义仓主要用于救助孤寡贫病和灾荒之年赈济灾民。现存的义仓,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占地近400平方米。建筑外观为斗墙封火墙四合院式,内设仓房4间,可储谷1000余石。由于年久失修,现在所看到的义仓已非常破旧,而嵌于墙中的石板上刻的义仓条规和建义仓的功德碑仍然清晰可辨。
天后宫
天后宫位于古镇区街北,坐东朝西,临大街,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奉祀妈祖娘娘。邵武历史上造纸业发达,和平的廖健顺、李行升两个家族在清代时赴福州、广州、上海、天津等地经营纸业等贸易,因而发家致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该天后宫是廖健顺、李行升等为首捐资众助所建。占地400多平方米,有上下两殿,并建有戏台。每年元宵节,以8人抬的官轿抬出木雕妈祖圣像花灯游街,宫内演戏。天后宫平时兼作"福州会馆",多为纸商聚集处,用以洽谈生意及交流纸业行情。
万寿宫
万寿宫位于古镇区街北,坐东朝西,临大街,为清中期江西旅邵商人所建。占地约500平方米,砖石构四柱三间单门,八字开牌坊式门楼,门楣为青石板阴刻篆书"万寿宫"三个大字,砖雕内容丰富、技艺精巧。有上下两殿,仅上殿供奉一尊巨型许真君塑像。该宫不迎神,不祭祀,实际被作为"江西会馆",是江西商人在和平的聚集和活动场所。
三仙宫
在古镇东门内东北侧,有一座道教观宇――三仙宫,又名"灵仙观",坐西朝东,为上下两殿,供奉邱、王、郭三仙塑像。
"延喜宝奄"位于和平主街的西面,距黄氏"大夫第"30余米,是镇区内唯一的奄堂。"延喜宝奄"始建于元朝,后几毁几建,现存主体建筑为清代所建,20世纪八十年代,进行了修葺。进门便可看见"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弥勒佛,大殿供奉观音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英国风俗禁忌有哪些?英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盘2018-04-0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