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管是超市、菜市场甚至是流动摊贩随处可见电子秤的影子,有不少人认为比起传统秤,用电子秤应该可以避免缺斤少两的现象,然而并不是如此,看起来诚实的电子秤其实也暗藏猫腻,近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商家是否有缺斤少两很少提出质疑。工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缺斤少两看似一件非常小的事,其实已损害到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事例:买了3.5斤肉
回家后缩水成2.9斤
3.5斤的肉回家后却缩水成2.9斤。市民周先生在洋下菜市场某肉摊买了3.5斤的肉,回家后一直觉得自己买的肉没有3.5斤,便重新称了一下,结果发现肉的重量只有2.9斤,周先生提着肉又回到肉摊,要求商贩重新称一次,商贩一称肉的重量又变回了3.5斤。商贩一直坚持是周先生家的秤不对,当周先生提议可以拿到公平秤“验真假”时,商贩立刻表示可以补足重量给周先生。
同样中招的还有徐女士,其经过湖东菜市场时,发现一流动水果摊香蕉很便宜,就挑了一点,在商贩的电子秤上一称6.8斤,可是提回家重新称了一次,却只有5斤多,着实差了近2斤,令人大跌眼镜。
走访:市场“鬼秤”不少
海鲜、水果店是重灾区
对于“鬼秤”现象,近日,记者在市区几家超市、菜市场、流动摊贩及水果店进行走访调查。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市场、摊贩都有“鬼秤”出没,有些为了不让消费者看秤想方设法挡住显示屏,又或者将秤垫高一脚,成了歪秤造成缺斤少两,其中以海鲜店、水果店的缺斤少两现象最为突出,在摊位上称的重量和实际重量最高的差了2斤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摊贩告诉记者,给秤做手脚已经成了“潜规则”,只要斤两没有相差太多,消费者一般不会发现。对此,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对于商贩缺斤少两的情况,大多数市民都表示心知肚明,却极少会提出质疑,即便回家重新称了发现少了斤两,也仅有少数的人会回去找商家补足重量。“这本来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只要不坑太多,买个东西也不会太计较。”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他身边很多朋友对于缺斤少两都见怪不怪,如果你发现缺斤少两还回去补足重量反而会被认为很奇怪。也有市民对于市场的秤产生质疑,明知道商贩缺斤少两,但是与商贩已经成了熟人,也不好提出质疑。
如今,不少菜市场都设有公平秤,记者在几家菜市场的公平秤前站了十分钟,发现购买时会拿到公平秤上重新称量的市民,仅占少数,菜市场内的公平秤俨然成了摆设。
部门:执法苦无证据
市民应懂得维护权益
缺斤少两现象层出不穷,而缺斤少两对于消费者的权益也是一种损害,但是却很少有消费者会进行投诉维权。据工商部门数据显示,因缺斤少两而进行投诉的案件几年来仅15起。为何缺斤少两成常态,真正懂得维护权益进行投诉的消费者却这么少?工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按照相关规定,一经发现不法商家使用的“鬼秤”,他们将没收其电子秤并进行警告,情况严重的还可处以罚款。但是,当前最难的就是难以辨别其中真伪,即便是通过年检的合格秤,也很难保证它的肚子没有“鬼”,执法人员常常因拿不到证据而无可奈何,再加上消费者对于这方面的维权意识较弱,即便发现了,但因怕麻烦常常选择不了了之。
对此,工商部门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发现商家有不法经商行为,应该及时举报。
另外,消费者在购买时,一旦感觉所购物品的重量有问题,可到公平秤上进行现场二次称重。也可以在称量商品时,拿一瓶已知重量的矿泉水进行试秤,待确认电子秤正常之后再进行购买。(记者蔡怡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