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超市、便利店购物时会注意到,经常有些食品或饮料摆放在显眼位置,并插上活动促销的广告牌。这类商品往往价格非常诱人,殊不知,这些有可能是临期食品。
日前,市民小张向记者反映了这样一件事。他近期逛超市的时候,看到了一袋牛肉干,袋子上贴着“特价处理”,价格非常诱人,于是他决定购买一袋。回到家后,他打开袋子拿出一块牛肉干尝了尝,发现这块牛肉干味道有点不对劲,而且口感明显比正常的牛肉干更柴。“仔细看了下包装,发现还有一周就过期了。”小张这才意识到自己买到了临期食品。
小张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临期食品”,指的是在保质期快到期限的食品,通常在保质期剩余不到1/3的时间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有消费者还会互相交流、分享购买临期食品的心得。不过记者注意到,其中也有网友分享了这样一段“糟心”事,“最近,某电商平台旗下的网上超市做活动,推出了食品饮料特价专区。由于价格实惠,便一下囤了许多。但买回来才发现,都是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肯定吃不完放过期了。”底下还有不少网友跟帖回复,表示遇到过类似的事。
“有的食品保质期只有短短几个月,或者本身就不耐放,很容易过期变质、影响口感。可商家担心影响销售,不一定会主动告诉你。”有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采访多名市民发现,大家对于“临期食品”看法不一。有市民认为,如果快过期的话,不管价格怎么优惠也不会购买,因为安全第一,怕吃坏肚子。也有市民认为,购买临期食品性价比优势明显,是一种理性消费、低碳环保之举。不过,大多数市民都有一个共识,即商家应对临期食品作出明确标识。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反食品浪费”逐渐成为潮流,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变得更为理性,逐步接受临期食品。市民蔡女士便经常通过网购购买临期食品,“我有每天喝咖啡的习惯。临期的咖啡会比正价便宜近一半,味道也没差。”蔡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购买的咖啡产品会明确标注属于临期食品。“虽说是临期,但也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才过期,因此我每次都会买上好几盒,在过期前喝完,再接着买下一批,能节省不少开支。”蔡女士表示,只要商家能够做好告知、标注清楚,她并不排斥临期食品。
市民杨先生也表示:“去商超购物,很多人都是默认商超的东西质量有保障,不一定会去注意保质期问题。若是不小心买到临期食品,囤放太久导致过期,这也是一种食品安全隐患。希望商家能够明确标识,让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判断选择是否购买。”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阅读标签和保质期,尤其是购买临期食品时,需要注意观察食品的外观和气味,如果发现异常就应该避免购买或食用;应看清楚临期食品的保存条件和注意事项,避免保存不当或大量囤积,导致食品过期变质。
(记者 林本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以生态之美定调发展底色2025-01-1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