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春晚篮球比分直播:分会场,洪濑龙阁可谓风采尽出,闪耀全国,鲜为人知的是,龙阁成名的背后,有这样几位老人,一直在为这些民俗文化传承默默奉献着。
阮其生(左)和林灿雄(右)在讨论“天香”游街道具的设计。
人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因为晚年对家乡文化事业的热心奉献,洪濑镇几位老人的生活却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他们热爱生活,热身公益,为民俗文化传承发挥着夕阳余热。
文化传承不分老少耄耋老人自费组织研究会
在洪濑镇东大路,一家看似普通的门店内,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正为慕名而来的风湿患者做理疗。这位老人名叫戴标增,今年已80岁,是一名老中医,而他行医所得的积蓄,几乎都慷慨捐资到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中。
2008年,他发起成立了南安市东溪艺文研究会,为洪濑的文化事业发挥余热。
“每年的各项活动经费就要近10万元,举办各种文化宣传活动也要花不少精力,我年纪虽然大了,但是我有热情,而且传承文化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不分老少。”戴标增说。正是他的执着,如今,东溪艺文研究会开办的有声有色,老少会员有60名,常年开展书法、美术、诗词交流培训,致力于龙阁等民俗文化传承等。
“约2013年,就是他带头组织,搜集龙阁的民俗史料,整理资料、图片,帮助洪濑龙阁申请非遗。”研究会理事曾清泉告诉记者。此外,在戴标增的带头下,每年研究会都要举办送春联、文化进村进厂等活动。捐资举办军民联欢晚会,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今年1月26日,我们在瑞基广场开展‘迎新春、赠春联、送祝福暨平安建设宣传’活动,一个上午便送出1000多副春联。”曾清泉介绍,如今,免费送春联公益活动举行已有7个年头,共送出几万副春联,成为当地的文化惠民服务品牌。
不少人曾在背后偷偷议论,说他傻,熬了几十年,好不容易富足一点,就把钱撒出去。对于这些话,戴标曾听完总是一笑而过,“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份事业,不管我在有生之年能做多少,都会尽力做好”。
花甲老人搭档十余载为“天香”活动赶制彩车
当天下午,记者转而来到洪濑镇街一厝内。此时,花甲老人林灿雄和阮其生正忙活着彩车的赶制。量尺寸、焊接支架……一辆辆牢固的彩车既传统却又不乏时尚元素。
“再过几天,洪濑镇要举办‘庆祝龙阁上春晚’大型踩街活动,之后还有一年一度的天香民俗活动,我们要赶制彩车和龙阁。”63岁的林灿雄说。
林灿雄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将家中的生意撂下,交给儿女,自己则扎进洪濑的文化事业中,并且为此沉迷。“洪濑天香是春祭的一种仪式,用以祈求平安,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天香’活动中,‘龙阁’都是必不可少的节目。”
“现在时代在发展,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放下量尺,65岁的阮其生告诉记者,这10多年来,他和林灿雄俨然是一对搭档,每年都要忙活在一线,赶制天香活动的彩车。
“赶制这些东西要非常谨慎,不仅要稳固还要美观,每年到这时候我们常常一扎进去就要忙到深夜。”林灿雄说,在这10年的坚持中,他们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学习,想着法子增加彩车、龙阁的时尚元素,把它们和传统元素融合起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两位老人为这些民俗奉献了10多年,苦过累过,却从来不埋怨,这种奉献我们年轻人也看在眼里,他们是我们的榜样。”在现场帮忙的小伙王斌煌告诉记者。(记者 洪丽燕 李想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